“妈妈,我上学去啦!” 安安吃过早饭,边向门口走,边和我说。
有一次,她忘了和我打招呼就出门了,然后还特地又输入密码,打开门,探进头和我说,她要上学去了,完成她的小小告别仪式。
“出必告,反必面”,这是我的习惯,在原生家庭教养下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真的就是自觉自发的行动。我自己成立家庭后,现在有了一双儿女,婆婆因为照顾孩子也和我们住在一起,但凡出门,总会给家里在的人说一声,我要出去了;回来之后,进门后不管有没有看到人,总会喊一声,“宝贝们,妈妈回来啦。”
但是爸爸没有这个习惯,常常悄悄的走,不知所踪,然后又悄悄的回来,因为有事找不到人,我责备过好几次,但是总改不了;后来,我发现,孩子爷爷奶奶也有这个习惯,出门时,常常就径自走了,回来更不会打声招呼,原来这不怪家里爸爸,他这也是原生家庭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好在,在这一点上,孩子随了我,养成了这种“出必告、反必面”的好习惯。
父母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呢?可能在每天早上起床时,可能在全家一起吃饭时,可能在日常聊天时,可能在一起散步时,可能在孩子遇到困难你鼓励他时,可能在你处理矛盾冲突时。你说的每一句话,你说话时的语气、语态;你做的每一件事,你做事的方式、方法;这些都在以一种你看不见感觉不到的方式在孩子的眼中、心中日日累积,直至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在亲子教养上,我常常有些顾虑,觉得自己内核不够稳定,担心个人为人处世上的犹疑和怯懦会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力。潜意识的我,那个从小受“好孩子”思维影响,长大后也成为标准“好孩子”的我,往往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个模式教导孩子的日常;另一方面,反复觉醒的我,那个不断在与本我的潜意识进行斗争的我,一直告诉自己,孩子是孩子,我是我,完全不同的人,生长在不同年代,面对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适应孩子、协助孩子,一定不要按照个人既有的思维训练及要求孩子。
安安已经8岁了,现在我去观察她,在她身上总能看到我或者爸爸的一些影子,怪不得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为人父母,何其神圣,何其有幸,当尽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