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谈谈刘姥姥。
第一次看红楼梦,刘姥姥的装扮和表情真的不讨喜,而且她去借钱还被别人拿来开心,当时觉得感情也很复杂,她豁出老脸去要钱,别人也真的是随便打发,那场景,个中滋味。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是刘姥姥,才不这么去要钱,好丢人。
后来再看红楼梦,开始喜欢起刘姥姥来,少了年轻气盛,体会到刘姥姥的绝境,相比吃饱,脸真的不算什么。即便是乡下人,家里也富有过,更何况活了大把年纪,做这个决定,更看出刘姥姥的伟大,豁出老脸去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那个家。女婿拉不下脸来,那么,等着全家被饿死么,我开始心疼那位老人。
求人这件事,向来总有些不光彩,如今求人且不说自己准备多少礼物,准备多少谄媚的笑容和托词,只那份勇气,也是伟大了。因是求人,自然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只要对方答应帮忙,真是当牛做马也愿意。可是,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谁愿让自己活成那个样子。
在一些电视电影或者书本中,见到了很多帮忙者的趾高气昂,一幅作死做活的样子,也见多了那些谄媚跟随,说着阿谀奉承之语的求助者,双方的样子都不讨喜,可能也和性格有关,总觉得麻烦别人就亏欠了对方什么,总想找机会还回去才觉得心安。
想起了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谁也想一生活的清清白白,但现实真的不会让任何人活成一座孤岛。
最近都在谈一个人可以通过少少几个朋友就能链接起来几百人的大网,我也因为一些事情麻烦朋友的朋友,真的想为对方的帮忙感恩戴德,甚至当牛做马。那个时候,我想起了刘姥姥,求助前的忐忑,成功之后抑制不住开心说了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如今,最喜欢看的竟然是刘姥姥部分,因为拉下老脸要钱这件事,链接起来,后来的游大观园,真的是最最精彩的部分。贾府总是一幅沉闷威严的样子,井然有序,毕恭毕敬,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辉煌气派,荣耀至上,但大家全都恭恭敬敬,不敢多言,不敢出声。相比较游大观园,众人说说笑笑,非常放松,真的是觉得刘姥姥是去解救他们的生活。
曹雪芹写刘姥姥这段,也许是想告诫后人,多行善事,富贵与贫穷那么强烈的对比,但是,都不是永恒,所以,做人还是要多行好事,也是所谓“积阴德”吧,贾府一家最后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刘姥姥拼死救下巧姐,所以求人这事,真的是阴德,谁也说不清下一次,“谄媚”的是哪一个。
红楼梦还写到贾芸向舅舅借钱一幕,舅舅并没有借钱还把他奚落一番,不过碍于情面,留他吃饭,最妙的是贾芸舅妈的回话,舅妈说自己家都没得吃,还是向邻居借的,只够一个人吃,便张罗着去邻居家借。贾芸匆忙告辞,场面真是唏嘘不已。曹雪芹给那位舅舅取名卜世仁,谐音“不是人”,也许是自己穷困潦倒时,向别人求助时遭遇过这种待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