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说过: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间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的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到来。”
在现代社会,了解自己是一项“高级情商”。了解自己的人,对人情世故更加通透,对世界更加温柔,心情更加平静,内心不杂乱。对细节的创造性把握能力也更强,逻辑思维清晰,对事物的理解更迅速,面对选择时,直觉更能帮助到他。
换句不那么“鸡汤”的话来说,就像挫折使人成长,了解自己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却会带来一个人全方位的成长。“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而但凡一个“高水平”的人,与其接触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认识不低于别人的描述(俗话说旁观者清,有时候自我评价并不客观),他并不忌讳自我剖析,他强调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和趣味,听他对自己的剖析,你也可以获得成长。
今天在美哥的朋友圈看到一张山本的谈话截图。
他说:
“自己”这个东西 是看不见的。
装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
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我赞同这段话。于我。
然后又想到在一次谈话中,朋友艾爾莎提醒我说:“你该出出门了。”
了解自己并不是说闭门不出,格物致知。
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去读名著也读网络文学,去接触不同的人,去试着爱,试着恨。
了解自己即了解了世界也可以反过来说,了解了世界,也会更加了解自己。
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在别人身上看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格。看到自身的高尚,也学会接纳自私。
向内走和向外走是相辅相成的。
“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我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