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开学季,必少不了要做的事情就是——包书皮。下班回到家中,儿子拿出三十几本书:“妈妈,这些书要包书皮。”出于偷懒的原因,从三十几本书中,挑出一些小科书籍,选择不包,将体积大小的书籍分类,再清数相同大小的书籍各有多少本。取出一卷包书皮进行裁剪,裁出相同大小书本的数量。现在的书皮都是自粘性,看似简单的事情,它包含着各种耐心、技巧和细心,如果一切顺利,一本平整光滑的书籍展现在眼前。否则,将会出现像八十岁奶奶的脸面一样。
犹记得当年自己为孩童的,每到开学季,发了新书,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回家将书新书包上书皮。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想找一张像样的纸包书都是极为奢侈的事情。一年级第一学期把新书领回家,给这妈妈说老师要求包新书。妈妈欣然答应了,只见妈妈小心翼翼从抽屉里拿出几张报纸。当时由于年龄小,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只记得第二天到达学校后,全班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耳边还会不停有同学问你从哪里找到这样的纸。因为小小虚荣心回家问妈妈,这些纸从哪里来的,妈妈只是随口回答说从亲戚家找到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自己发现了这种纸,邻居家叔叔盖房子,从外村请来一位叔叔帮他们家倒瓦块,在叔叔倒瓦块的模具旁边看见一个架子,架子里整整放置了许多许多这样的纸。脸上不由投去惊呀的表情,鬼使神差地停足,静静观察叔叔倒瓦块。倒瓦块——就是用细石子,水泥混合搅拌,在一个模具里铺上一张纸,再向倒模具里倒入以铁锹混合土,叔叔手中拿一个像弓的样子的模子,在混合土上来回推动,然后,用箩子撒上细粉水泥,再来回推动几下模子,一块锃亮的瓦块就制作完成了。 把制作好的瓦块放到空旷地带晾晒几日,在晾晒过程中隔天还要不停浇水,后来才知道,制造瓦块的叔叔只是想让瓦块凝固更加结实。
因为想从倒瓦块叔叔那里得到几张报纸,总会想着办法跟叔叔聊天,跑回家用为人民服务的水缸为叔叔倒水喝。慢慢地跟叔叔混熟了起来,才会跟叔叔要几张报纸收藏起来,留作下学期再包书。记得问叔叔从哪里弄到这么多报纸时,叔叔说从城里买来的,还说让俺好好学习,长大后到城里就可以看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报纸。
随着时代的发展,包书皮的纸由报纸变成了牛皮纸,牛皮纸变成了大白纸,大白纸变成透明纸自粘纸或透明书包。
时代在变,包书皮的材料也在改变,而唯一不变是妈妈对儿女学习的态度,与儿女共同包书的那一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