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晃就匆匆过去了几十年,但令人欣慰的是每年都有一个中秋之夜,都有一轮明月挂天上的美景。那是中秋夜晚,明月星稀,凉风习习,令人沉醉。街上华灯初上,路边竹影斑驳。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年,那一轮明月特别圆,特别亮,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进入扬州师院读书的第一年,1985年秋天,带着对大学生活新鲜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由于来自于农村,艺术素养没能培养出来,只记得开学之初明月之夜,就在红六楼的过道里常常听到常州籍同学陈文卫的吉他弹唱和优美歌喉,小伙子长得很帅,长方脸型,眼睛深邃,鼻梁挺拔,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经常练意美声唱法,看上去有几分欧洲血统,有点自恋,又有点神经质。据说喜爱艺术的人大多有些神经质的,后来我理解这应该是一种激情,激情是艺术的生命!
班级也时常组织班级活动,男生女生围坐在一起,商量新学期班团活动的计划,第一次认识了班上的男女同学,学院的艺术社团也开展起来了,洗手间经常传来练习唱歌的声音,阿宽同学用刚学来的美声唱法把你从午睡的梦中唤醒,邻近宿舍里多了一两把吉他,一有空就有同学练指法,悟性好的徐老二几天时间就能边弹边唱一首流行歌曲了。 爱好书法的苏如春同学用一行行漂亮的楷书,隶书字体把你惊服,让你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在中学时代就能接触这些艺术,有点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两只眼睛看也看不过来,只有咋咋赞叹的份儿。也有爱好绘画的同学报名录取到学校绘画兴趣班的,学素描练写生用的画架子,画笔,纸张,油彩一一买来,艺术家的波浪发型也别具风格。这一个月的业余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了。更不要说还要学习十几门专业主课了。
那一年的中秋前后,傍晚时分,月明初升,校园里播放着邓丽君的伤感的流行歌曲《千言万语》,一队队同学背着书包,拎着热水瓶,带着学生证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刊物了。
偶尔看书累了,我们常常站立在楼道里眺望月光下校园的风景,吟诵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是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代,也是各种文学流派兴盛的时代,更是当代诗歌大发展的年代。全班同学几乎人人都在学写现代诗歌。朦朦胧胧,跃跃欲试,有的学写了一两首,成了同学间评说的材料。
记得当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瘦西湖景区大道上游人如织,仿佛全扬州的人都出来散步赏月了一般,校园东边及大虹桥向东的街道上行人如潮水一般涌动,今晚应该是湖光月色,良辰美景,四美俱现,怎不招惹人来一次亲身体味呢? 我们随着如潮的人流,向东漫步,时不时抬头望望高悬天空的银盘一样月亮,又时不时看看绵延不尽的人潮。突然有人喊了声放焰火了!不远处夜空中顿时散发出耀眼灿烂的彩花,原来是为了给十五夜晚增添美景,公园决定燃放一串一串的礼花,伴随一阵一阵礼花的轰鸣声,夜空一次又一次被耀眼的彩色光芒照得通明,天上的焰火有的如菊花绽放;有的如彩条飘洒;有的如星雨飞扬......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真是难得一见的美景!
那年扬州城仍只是一座苏中的中等城市,没有多少大型文化娱乐场所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但在记忆的长河里,那一晚的烟花,星光如雨,璀璨夺目的画面,久久消散不去,让人难以忘怀,回味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