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小工,有怀孕待产的女友。经理体贴,不但照顾小工,还为他那怀孕的女友提供一份接听电话的行政工作。
但是,两个人的表现都特别糟糕。女友每隔两天翘一次班,从不预先通知。而小工自己,则是长期迟到。就算是上班时间,他每天还要上三五次厕所,每次大约1个小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最终,两个人被解雇。那位小工对着经理怒斥:
“你不能这样对我!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知道我有一个怀孕的女友需要照顾,你知道我有个要出生的孩子需要抚养的!”
这是J.D. 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中提及的他上大学前打短工时遇到的事情。
除了自己,他们怪任何人。
这是那个阶层的人,最典型的心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有人想通过辛勤打拼实现阶级跃升,但更多人宁愿周转着救济金过日子。
万斯说,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聊起别人的成功,大人们总是把成功归结为运气或者天赋,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努力也可以达成。因为躲在贫民窟不愿意动弹的人,不相信“天道酬勤”。
相信“天道酬勤”,才会辛勤。不相信,就不会去做。
什么都不信的人,不会参与到社会协作和运作中来。
底层社会传承的,就是这种“什么都不信”的想法和思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信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从来不会有亲密关系;不信团体的公允,就从来不会为团队尽力;不信奋斗的意义,就从来不会反省自身;不信自律自尊,所以只能做一滩肉,带着杂乱的情绪,过这一生。
这样的,不只是底层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