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什刹海
前几天,小师妹阿美来找我取经兼诉苦,其实这家伙就是来找我诉苦的,一上来就拉住我侃侃而谈,真是没办法,师父可以选,师妹居然没得选,撒泼打诨样样在行,无奈自己只好从了先!
其实她每次来诉苦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坚持微信公众号写作已经有3个月了,怎么也不见涨粉啊?
作为一名勇敢负责任的师兄,我果断答复她:我写了都1年零5个月了,也才涨了10个粉,你怎么说?
然而她听后,立刻怒目而视,哀怨道:就你,还好意思说,一共才写了2篇800字都没有。
好吧,我承认,自己确实懒惰,心想写了一篇又一篇,但也只是想而已;没办法,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谁让我只有这一个胖师妹呢?
于是周末成功“诱拐”了一位美女作家凌云,为阿美做现场指导。
大致是这样的,先拿出一篇阿美自认为不错的文章研读,后来人家就稳稳地问道:
“阿美,你写的这篇《最美人间路》主线是什么啊?”
阿美答道:“主线就是自己去西藏旅行的一些感悟,希望读者能够读到那些唯美的意境……”
紧接着,凌云问我:“阿呆童鞋,你刚才读到她说的意境了没有?”
"我,没有吧,我只是读到了她写到路上饿,没饭吃……"
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很唯美,AA制也变成我请!
本来就是如此,《最美人间路》确实没有看到啊,《最饿人间路》才是主题吧!
可问题总还是需要解决不是,怎么办呢?其实就是文章不能以字数取胜,有一搭没一搭的写来写去,最后完全不知道作者在叙述什么?
还好凌云有些功底,立马就祭出一招:“思维逻辑树”!具体是什么呢?
所谓的思维逻辑树,其实就是凌云老师带来的一本书的内容之一,书名为《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作者【日】吉泽准特,是一位资深的企业咨询师,书中主要囊括了逻辑思考、横向思考和批判性思考三大思考工具,通过运用14个经典案例教会我们避免在处理事情/问题时陷入解决思路单一化和片面性的深坑,从而有效提升职场思考力。
这里考虑到篇幅原因,暂时只拿出“思维逻辑树”与大家共享思考奥秘,接下来就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书中节选,P123
什么是逻辑树?
逻辑树是将对象自上而下地进行具有逻辑性的分割,将其简单化、具体化到像树一样的结构,成为多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整理法。
比起盲目行事,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思考更有益于想法的汇总,小照前辈要求埋伏整理出降价的方法,麦夫认为比起盲目地汇总问卷里的意见,先整理降低成本的方法,再对问卷中的意见进行分类更有效率。
麦夫想做的正是对主题进行要素分解的逻辑树。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价格这一主题进行要素分解,再根据这些建议是针对哪一要素实现的成本削减来分类。下图就是麦夫整理出来的逻辑树。决定价格的要素有不做面包时产生的费用(固定费用)和做面包时产生的费用(变动费用)。
进一步分解,固定费用可以分解为店铺的租金、公司员工和临时工的工资,变动费用可以分解为制作面包的材料费、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电费、煤气费等逻辑树的特征就是自上而下寻找答案。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否也和笔者一样get到了呢?没错,正如书中原文所说:比起盲目行事,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思考更有益于想法的汇总,同时也会更有效率。
延伸到阿美的《最美人间路》写作,如何才能让阿美的文章主线清晰,让人一看就懂,随着作者的主线迁移眼球呢?通过一下午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有了焕然一新的精进。
首先,确立文章主题。最美人间路,主要呈现什么呢?西藏旅行之路所见所闻。
然后,罗列出主题支撑点。比如:之前的阿美重点提到了食物的缺乏,毕竟几百里了无人烟,而非她自己想表达的美——蔚蓝天空、同行人欢声笑语等等,这里的侧重点严重偏移。接着我们共同找到了核心要点:天、路、人。
最后,通过分解支撑点组建逻辑主题树。比如:描写人的时候,面部表情、大家的交谈内容、精气神、内心想法等是衬托主题又一重点。
于是乎,小美的《最美逻辑树》诞生了,当然也把吃加了进来,更可能的是通过对比,保留了天、路、人的遥相呼应的同时,减少那种饥饿感的叙述。
后来,通过逻辑主线的最终确认,小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又一次的拜读后,自己也仿佛置身于那天路之间,果真是“一入西藏深似海,从此天堂是路人”!
看完了我们帮助小美的经历后,小伙伴们最终get到了么?当然如果你对写作不感兴趣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其中的奥秘,不过逻辑树并非只适合写作,笔者在这里也只是通过一个点诠释它的“威力所在”;它同样适用于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演讲、叙述、问题解决、思路整理等等。透过多角度分析罗列汇总,来解决我们自身需要解决的任何问题吧!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