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方哲萱。有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带了小玩具回家,去别人家里,把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藏在身上带回家,到超市里顺手就抓块糖放在自己口袋。孩子小小年纪,就喜欢顺手牵羊,该怎么引导呢?
我们先分析下,孩子为什么会经常顺手牵羊呢?一般来说,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由两种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而且很想马上获得。在这种私有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当我们知道了孩子偷拿东西的心理,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要注意的是,几乎每个孩子在年幼时都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偷东西的标签哦。
下面,我们就针对孩子心理,给出一些建议。
第一,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从记事起他就发现,爸爸妈妈可以随便拿他的东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们的东西。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开始上幼儿园了,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时,就想拿过来玩一玩,甚至塞进书包带回家玩,把玩具占为己有。这是由于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一切他们有兴趣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
当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权概念时,就要积极帮助他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在家中也要建立这种所有权的意识。将孩子的东西与成人的东西区分开,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长的东西时,必须征求家长的同意。家长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的衣柜和玩具要和家长的分开。还可经常提出这东西是谁的?等问题来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
第二,对孩子的需要应适度满足。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需要往往满足过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种思维习惯: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因此父母在满足孩子对物品占有的需求时,不能一味地全部满足,有些时候要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他拥有的愿望。
相反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又过于严格,不允许孩子随意获得他并不太需要的东西。本来这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既不给他提供,又不作解释,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有匮乏感。这就很可能导致他产生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作为己有的不良行为。长大后,这样的孩子还很容易有不配得感,因此,在小的时候,父母应有意的告知孩子,有些东西并不是不能不配拥有,而是因为我们应该物尽其用,不做浪费。
第三、成为让孩子乐于与你交流的父母。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对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很重要。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让孩子乐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要一上来就指责,你可以说,“你是不是也想要一个像小明那样的橡皮呀?我们可以做一个预算,下次去超市,你可以买一个。”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与他聊聊在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让孩子养成与家长说心事的习惯。
第四,要及时让孩子把私拿的物品还回去。
家长若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虽然不需要指责孩子,但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可取,并尽快将物品物归原主,并鼓励孩子勇于承担后果。如果孩子自己不敢不好意思把东西还回去,父母就陪着孩子,代替孩子道歉,甚至可以送给对方一个小礼物。让孩子意识到知错就改、补偿对方的重要性。但切忌小题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胁惩罚孩子。相反,家长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小朋友难过,并鼓励孩子角色易位,体会自己喜爱的东西遗失会是什么滋味。
另外,对于孩子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等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第五,要提前预防,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
孩子到了四五岁以上,就会开始特别重视友情,因此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拿别人的东西会伤害彼此友谊,让孩子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朋友和老师造成的伤害。如果孩子是初犯,要告诉他,第一次这样是可以得到原谅,但是如果下次还不经过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就要有相应的惩戒了。一定要明确,比如就扣掉属于他的零花钱。而如果真的再犯时,就真的严格执行。在惩戒时,要针对行为,而非他的人格,所以只需要严格执行,不需要不断的翻出孩子的错误,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训孩子。
当然,如果是有智慧的家长,还会有更多惩戒的措施。比如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校长是这样惩戒孩子因为冒险心理偷拿他人物品的行为的,书中写道:在夏山,有个孩子连着被发现了几次偷窃仍不改正,尼尔决定不再用扣零花钱的方式惩罚他,而在学校会议上提议:“你的惩罚将是得到你所偷东西的双倍!”那孩子偷了一块巧克力,学校就送他两块巧克力,作为惩罚。孩子偷了一盒彩笔,学校就送他两盒彩笔,作为惩罚。很快,那个孩子停止了偷窃。因为他为学校对他的“惩罚”感到奇耻大辱,这算什么惩罚?算了不玩了,不好玩!
其实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阶段性的,大人用开明放松的态度去对待,即使惩戒,也带着一份理解,更容易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针对孩子有顺手牵羊行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