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派创始人乾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他于1760年以清朝名门贵族纳兰明珠家的事情,结合他少年时的经历,写出了闻名于世的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
自从小说问世,至今已经两百六十多年了。这二百六十多年来,不少文人学者,写书论著,点评探讨《红楼梦》,并形成各种学派。到目前为止,共有五个学派:评点派、索隐派、题咏派、评论派、考证派。八十年代中国还成立了红楼梦学会。从古代到现代,写书论著,点评探讨《红楼梦》的知名学者里面,有金圣叹,叶崇伦,蔡元培,胡适、鲁迅,吴宓、俞平伯、 周汝昌、张爱玲,刘心武等人,可以说是大咖云集,百家争鸣。
这五支红学学派中有一支索隐派,主要观点是认为《红楼梦》里的故事是隐喻清朝时期的真事,书中的人物影射为清朝时期的真人。代表性著作是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如果说《红楼梦》写的是清朝时期的故事,同时代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那最早为我们提供线索的人是谁呢?正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完《红楼梦》后对和珅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纳兰明珠家的故事
纳兰明珠,1635年出生。祖父是叶赫部的统领,在与女真族的建州征战中败亡,明珠的父亲率部投降,被努尔哈赤授予佐领官职。明珠的祖姑姑嫁给努尔哈赤,生下皇太极。明珠17岁时娶了皇太极弟弟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康熙是皇太极的孙子,是顺治的儿子,明珠与顺治同辈。康熙家的姑姑嫁到明珠家,明珠是康熙的堂姑父,可见明珠家是皇家的外戚,家世有多富贵多显赫。
顺治帝时期,明珠只是朝廷中的小侍卫,康熙登基后,明珠由御前侍卫调整到内务府,当上内务府主管,后历任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在康熙身边二十七年,辅佐康熙建功立业,稳固政权,乃一名功臣。后来虽因朋党之罪被人弹劾,康熙仍念他有功,只将他罢黜,让他善终。康熙四十七年明珠死了,他在世时没有经历过抄家。
纳兰明珠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纳兰性德,是闻名天下才华横溢的词人,二儿子纳兰揆叙,无子,三儿子纳兰揆方和妻子早亡,留下两个儿子永寿、永福,后来过继给了揆叙当养子。揆叙在康熙朝被重用,官至左都御史,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雍正朝二年被抄家,至乾隆元年又被平反。揆叙是死后被雍正抄家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揆叙不是过继了弟弟揆方的两个儿子吗,其中一个儿子永福,娶了康熙的皇九子胤禟的三女儿当嫡福晋,等于和九爷攀了亲家。这还不算,在康熙四十七年,揆叙推举过八爷胤禩为太子,这可大不妙,犯了雍正的忌讳了,这件事被雍正记恨在心。纳兰永福在雍正朝为内务府总管,因与九爷胤禟是亲缘关系,又支持过八爷胤禩谋取皇位,是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之一,被雍正视为政敌。雍正二年,雍正开始清算胤禩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揆叙和阿灵阿。纳兰家被雍正秋后算账。当时揆叙已死,雍正仍不放过,命人把揆叙的墓碑换了,新的墓碑上刻上“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永福被革职。直至乾隆元年,因永福哥哥永寿的一个女儿嫁给乾隆,成了乾隆的舒妃,纳兰家才被平反。
曹雪芹家与纳兰家的关系
说了这么多纳兰明珠家的故事,到底和曹雪芹家有什么关系呀?
原来曹雪芹家和纳兰永福家有亲戚关系。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大女儿曹佳氏嫁给平郡王纳尔苏,生下四个儿子福彭,福秀,福靖,福端。
前面说了揆叙的第️二个养子叫永福,永福的大女儿嫁给了平郡王和曹佳氏的第二个儿子福秀,等于永福的长女给曹家的长女曹佳氏当儿媳妇了。平郡王和纳兰家有亲戚关系,平郡王家的曹佳氏是曹雪芹的姑姑,这样一来曹雪芹家不就和纳兰家有亲戚关系了嘛。
写假家而知真家
纳兰家获罪后,曹家被牵连吗?那是肯定的。还记得《红楼梦》里贾府的江南亲戚甄家吗?甄家犯了事了,把财产偷偷转移到贾家。小说里的甄家,就是现实中的纳兰家。
雍正上台以后,大规模清查钱粮,追补亏空,同时对九王夺嫡时期,依附太子胤礽,廉亲王胤禩即八爷党的大臣进行打击、清理。
雍正六年,曹家被查抄,罪名是织造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实际上是雍正发现当时曹家在任上,将收入吞没,当作政治献金提供给胤禩,所以雍正借着查亏空处理了曹家。
对应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里,甄家就是纳兰家。纳兰家永寿的女儿是乾隆的舒妃,与贾元春入宫被选为贤德妃的经历相似,但真实的曹家并没有这样一个女人,所以曹雪芹在书里说“写假家而知真家”。书中有很多纳兰家的故事,因此乾隆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曹雪芹的悲惨人生
曹雪芹,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生在南京。雍正六年时,曹雪芹十三岁左右,举家搬迁到北京。曹家在雍正朝被第一次抄家,应该是在南京,在书中故事开始前,已经经历过了。但是由于打击不大,曹家仍然保持优渥的物质生活。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毙,乾隆继位后,开始对受过打击的皇室宗亲采取“亲亲和睦”政策,也撤销了当初对曹家的指控。这件事在书中有暗喻,即贾敬吞丹暴亡,影射雍正暴毙。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影射曹家亲戚永寿的女儿晋升为乾隆的舒妃。舒妃改变纳兰家族的命运,书中也影射出贾元春晋升后,贾家境况迎来好转。可惜好景不长,乾隆三年,曹雪芹的父亲曹𫖯因骚扰驿站,经济亏空,转移财产遭人弹劾,后又牵涉康熙皇孙(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康熙的嫡长孙弘皙)“弘皙逆案”获罪。“弘皙逆案”指的是乾隆四年,乾隆带大队随从到木兰围场打猎。经过郑家庄(弘皙的居住地)时,弘皙和庄亲王允禄等人以接驾名义,突然发动兵变,围攻乾隆的轿子,但乾隆早做准备,并不在轿子里。很快有八旗兵从木兰围场飞奔而来,把弘皙、允禄等人的叛乱镇压了。乾隆查出曹家有人参与其中,龙颜大怒,对曹家不再像以往般宽容。曹𫖯被牵连,曹家第二次被抄家,曹𫖯被革职,锒铛入狱。这次被抄家是灭顶之灾,曹家从此倾家荡产,一蹶不振,真正走向了衰败。
曹雪芹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十几岁的时候突然遭遇家族的巨大变故,父叔辈们被捕入狱,家族子弟流离失所,心中充满悲愤却又难诉冤屈。家族败落之后,曹雪芹家断了收入,生活穷困潦倒。虽然曾经得到过曹佳氏姑妈的帮助,可是姑妈去世后,曹雪芹便失去了依靠,每日为生计发愁。
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曹雪芹家的景况越来越差。经历几次搬家,在旧刑部街住过,又在崇文门卧佛寺一带很偏僻的地方住过。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为了躲文字狱和为了不连累友人,最后带着家人,搬到香山地区的荒郊野岭,过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甚至要靠糊风筝卖,赚几个小钱买米,靠朋友的施舍救济,一家人才得以活命。搬到郊外之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的儿子得了天花,无法医治病死了。一年后的除夕,曹雪芹因肺炎没钱买药,未能及时医治,导致病情加重,回天乏术,凄凉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