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人,使人们不为之争名;不以难得稀有之物为珍宝,使人们不因此有为盗争利之心;不炫耀能引发欲望的财物,使民心不为此受到迷乱。
因此,圣人治国治身,当净化其心灵,满足其温饱,弱化不良欲望,强健其筋骨体魄。
使人们无巧伪之心,内心纯净淡泊。让有才智之人不敢肆意制造事端。遵循无为的原则,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解读
春秋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儒、墨、道等,举贤任能是儒家、墨家等各家的主张,而道家却相反。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道德尽失,各国征伐不断。老子认为造成社会乱源的乃名、利、欲、知。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在历史上卓有成效的应该就是西汉的文景之治,西汉开国之初,经济凋敝,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实现了文景盛世。
可以认为,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春秋末期社会动荡老子的一个药方。
治身来说,老子提出的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或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