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写的秋天是天朗气阔、引人豪情万丈的秋天,从寥寥数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辽阔心境。
然而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很少见到故乡有这样的秋日,更多的反而是秋雨绵绵,仿佛没下几阵子秋雨,就到了冬天。原本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似乎春天和秋天都变得特别短了。
最近又是秋雨连绵多日,初时只是毛毛雨,那一根一根细丝编织成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所笼罩之处,将绿叶染成红色、黄色、褐色、橙色、灰色这万般色彩,将城市的喧嚣慢慢沉淀,似乎连穿城而过的河水都变得安静了。
中间某个时段,雨突然变得急促,噼里啪啦打在玻璃上,打在屋檐上,打在那些努力给秋日染上更多色彩的树上,打在地上,激起一个又一个带着泥土清香的犹如荷叶一般的小碗,不一会,雨水顺着低洼处流动成一条,两条,千千万万条小河,不知道他们从何而生,又因何而止,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
到了晚上,似乎秋雨也累了,淅淅沥沥的,只在路灯的灯罩下才能窥得它的一二颜色,这时候,在路灯的映衬下,雨居然是五彩斑斓的,幸运的话,能看到一簇簇彩虹。
印象中,农民是不喜欢在这个时候见到连绵的阴雨天的,因为这个时候庄稼还没到收获的时候,雨下的时间久了,没有收获的玉米在杆子上就开始发芽,这一季的收成肯定是要受影响的。等庄稼都收获了,新一轮的种子下了地,再开始下一场连绵的秋雨,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惜,秋雨从来都不是善解人意的,它反而一年又一年,坚持任性着。
季羡林先生有篇散文《听雨》,作者本来坐在阳台上“同一种死文字拼命”,然而下雨了,“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季羡林先生却言恰恰相反,这场雨让他感到无量喜悦,大有飘飘欲仙之概,这声音时慢时急,时响时沉,让他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文字仿佛也活了起来。
李商隐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时候,正值他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的时候。所以,雨从来还是那个雨,只是下的时候不同,观的时刻不同,听的人不同,所以才显得不同罢了。一如汪国真曾经说过,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在这个略嫌冷清,心情有些寂寥的早秋,真希望这场雨能够早些过去,留一些“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日子给大家晒晒铺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