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一个新闻事件。在南昌地铁站,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年幼的孩子弄丢了5块钱的地铁票,不停地打骂他。许多人看了这个视频,对这位妈妈恶语相向,认为5块钱事小,伤害了孩子事大,5块钱不值一提,这种教育方式不可取。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蛮不讲理的母亲,为了区区5块钱对孩子不依不饶,而我们看不到的却是,她的丈夫抛弃她、与她分居,她自己的妈妈生病住院,她靠打临工生活,每个月只能赚到900块钱。
可以说,她是这个社会的底层百姓、弱势群体,她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也不懂得如何管教孩子。她连谋生都成问题,更别指望她谋求精神上的富足了。
所谓的精英群体,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批判他人的时候,恐怕并没有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和尊重他们。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对其金钱观的影响,从出生的时候起就开始发挥作用。在你看来,他们的观念是畸形的、落后的,但这却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是来源于他们生活经验的一种合理反映。
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每一笔钱都需要精打细算的穷人来说,积少成多是一种最稳妥的财产法则。
只有有钱人才会考虑投资,因为多余的钱总是能发挥无穷的能量。而穷人的痛苦在于,他们几乎从没有过多余的钱,在他们所习惯的生活场景中,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任何突如其来的风险都可能导致物资短缺,哪怕是最微小的短缺,也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惯性思维最难打破,所以当他们损失一千块一定会痛心疾首,而损失五块钱同样会心有余悸。
02
有些人说,这就是穷人思维。但如果你真的身处穷人的位置,你就不会在乎思维的局限性,而是更介意能否维持生活状态的稳定。
小雯的妈妈是个勤俭节约的女人,她和丈夫都下了岗,靠经营一家小饭馆维生。她和丈夫都是穷苦家庭出身,没读过什么书,一直谨小慎微地艰难度日,一生都在存钱过日子。
在小雯妈妈心中,只要能赚钱,哪怕是一毛、两毛也要慢慢攒起来。她总是把来饭馆吃饭的客人留下的饮料瓶子搜集起来,等到囤得多了再集中到废品站卖掉。
这本来无可厚非,可小雯妈妈意识到这是个攒钱的好办法。所以她一有空就各处捡别人不要的空瓶子、罐子,亲戚朋友接济她,也把自己家的塑料瓶子打包给她,邻里乡亲了解她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嫌麻烦不愿处理,都叫她带走。所以,她常常拉着一三轮车的塑料、玻璃废品去卖钱,辛辛苦苦、满头大汗,最后到手的不过几十块。
小雯上过大学,她实在是不懂,父母为什么不用这些时间好好钻研一下做菜的手艺,提高饭馆的品质和档次,这样能吸引更多客人,然后逐渐扩大饭馆的规模,赚的钱才会源源不断。可是小雯妈妈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道理,她只会一心一意地卖废品攒钱,还经常对小雯诉说自己的辛苦和不容易。
穷人起早贪黑,却越来越穷,越是贫穷,他们越是惧怕风险。因为他们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他们也付不起时间成本。穷人的世界里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不相信闯一闯能够成功,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一飞冲天。穷人的圈子里大多也是穷人,他们从对方的处境中确认自我,在狭隘的视野中愈加偏执。
03
如果你没有穷过,决不能体会到穷人的辛酸,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拼尽全力,却还是在原地打转。贫穷不光限制了人的想象,还会限制人发挥创造力的可能性。许多人的困境,往往不是因为他们人穷志短,而是他们的方向和方法都错了,却还意识不到,所以活得很迷茫。可是我们又不能一味地指责他们的错误,因为站在他们的视角,维持正常生活才是第一位的,解决眼前问题才是第一位的。
正如那名为了5块钱打骂小孩的妇女,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我们可能会选择原谅她的鲁莽。我们可怜她愚昧无知,因为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疑是失败的,如果她能考虑到,孩子的身心成长会因为她在金钱上的焦虑而受到危害,那么她可能会规避某些行为。可是我们如何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一个每天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底层妇女呢?
那些跳出惯性、目光长远的穷人,绝对有摆脱贫困的潜力。那些身边的亲朋好友做出了示范的穷人,更容易转变思维,慎重地决定自己的人生。但即使是以上两种人,仍然会因为遭遇失败,或目睹了他人的败局而陷入徘徊。
他们在贫穷里煎熬了太久,他们总是赤身裸体地应战,没有战甲披在身上抵挡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没有信心加持以挑战无处不在的恶意和危机。但凡他们鼓起了勇气,那也需要背水一战的意念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如果你是旁观者,请别把你的智慧凌驾在人性的脆弱之上,你所看到的真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人各有命,众生坎壈,是非曲直,不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能概括的。
如果你还在忍受贫穷,并且正在踌躇,也不必妄自菲薄。命运三分天注定,还有七分靠打拼。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但机会往往是相对公平的。无论这个世界是恶意满满还是温柔相待,不可否认的是,努力的人总是更容易迎来转机。冒险并不是你一定要做的事,但知识永远是对抗世界的武器。就我浅薄的经验而言,知识不只是来源于书本,它存在于万事万物,而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命题。
我是未雨,
愿做个说话和做事都漂亮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