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偶记
(一)
回乡,终于可以暂且告别尘寰,享受一段亲近自然、无拘无束的日子。
有词曰:
雨潺潺,雾绵绵,白墙青瓦依稀见。
花儿灿,光儿照,细流苍山在眼前。
当我走在由集镇通往盛家村的,一条我自中学时代起便不知走过多少遍的大路上时,天空显得异常的湛蓝而宽广,空气则格外的湿润与清新。我忽然想起了从前,那些被水泥盒子与发光屏幕包围、充斥的日子;那些无奈地站在拥挤的公交上,到处都是陌生人淡然的目光的时刻。那些时候,我果真可怜至极。
所幸还是到了今日,终于可以暂时地告别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尝试着像少年时的那样,在美丽的乡间,大自然的怀抱里,复归作为一个人的天性。
(二)
我爱这里的早晨。
薄雾袅袅,千山归静。我漫步于通向龙宫洞的大道上,时候尚早,还没有一辆旅游巴士的足迹。
眼前的世界,刚刚从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中苏醒过来。阳光,尚且还在山腰的后头;田垄,见不着一位农人荷锄的身影;草木青山,默然地飘动屹立着,仿佛沉浸在一场悠长的梦境里……
走到公路的顶头,忽然听见阵阵机车的喧响。我一抬头,只见迎面而来的是一辆小卡车,“轰隆隆”的车背上,坐着七八个黝黑的工人汉子。交汇前的那一刻,他们纷纷用柔和的、善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动于那一刻的真诚,回头望去,他们已经慢慢地消逝于往来飘散的白雾里。
(三)
我爱乡间的雨。
盛夏的暑热,有待它的驱散。往往一场倏忽而至的雨经过大地,带来的不仅是淅淅沥沥、“噼噼啪啪”的雨滴;还有那放晴之后,巷子间习习吹来的微风,青檐上更显蔚蓝的天空,云朵间或隐或现的彩虹……
一场雨淋湿了我的衣襟,当我走进房里,正准备将它换下时,却无意间透过窗户,看到对面的屋顶上正紧忙地从地上收玉米的姑姑与表侄女。我又将衣服扣好,连忙着雨奔去,在大雨下帮着它们将满地的玉米收进箩筐。一番抢收之后,才发现自己终于已经浑身湿遍。姑姑微笑着,催促我回去换衣;十四五岁的表侄女,大雨淋在她的头上,一头秀发,湿漉漉的……
雨,滋润着万物。一场雨后,从任何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都变得更加温柔和美丽。
(四)
久居城中不知春。都市文明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选择,却剥夺了人们最基本的融入自然、感悟时节、复归天性的需求。
如钱钟书所说:
“上海是个暴发城市,没有山水花园作为春的安顿处。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够春光尽情的发泄。”
我也曾居住在上海枝繁叶茂的花园别墅里,也曾不知多少次在春意盎然的时候在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闲逛,可我从中所感受到的春天和自然,总是觉得像一种仍有欠缺的东西。尽管它也许繁华精致,它的花草色泽鲜美,它也能为人们提供荫凉和惬意的场所,但人的心灵置于其间,仍旧无法全然消释都市文明赋予的压抑情绪,无法使人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净化。
读了钱先生的话,才知道他已把我的这种感受恰如其妙地表达了出来。大都市里的春天,是一件人工产品,是千千万万件人造物中的一件,它终究不是真正的自然。它像是一头被拘束的野兽,尽管我们从它的身上看到斑斓的毛发,但它却已丧失野性,浑身上下都是“人的味道”。
唯有在乡村,特别是一片山水富饶、质朴淳真的地方,一个能让你经常感受到远离人工的“污染”的地方,才有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