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阅读感悟

收到郝晓东老师要领读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编写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消息后,我毫不犹豫的就报名了。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个标题特别吸引我,因为这三年我见到太多的学生中途辍学,令我特别懊恼的是,无论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劝都不愿上学。可我觉得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更能说明很多孩子的现状,因为喜欢“上学”的学生要远远高于喜欢“学习”的学生。原因在于“上学”还可以获得友谊、增长其它技能等,而“学习”是大多数学生最困难的环节,若是解决了学习困难这个问题,恐怕就很少会有不喜欢上学之说了。

本书作者威林厄姆用认知学原理分析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认知学原理1: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和不确定的,但获得愉悦感后才会喜欢思考;好奇心是与生倶来的,但它又是脆弱的。

对课堂的启示:(1)要认识到学生认知能力有限;(2)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设计问题时需要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3)备课时,应考虑什么可能是这堂课的中心问题,并考虑如何提出这个问题,使得它既有吸引学生参与的一定的难度,又顾及学生的认知限制;(4)使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改变速度和内容表现形式等),(5)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

作为教师,提出问题需注意: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学生的认知;问题的有趣性、难易度;出示问题的先后顺序;注意学生的差异;及时改变教学速度和内容,使慢生跟上来;要善于记日记。

  认知学原理2: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来说必不可少;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事实性知识可以增强记忆。

对课堂的启示: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有意义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尽早开始加强阅读。

作为老师,对学生身处哪个学段、那个年级,应有什么样的背景知识储备,学生需要储备什么知识作为下一年的知识背景,如何进行知识转化等等问题,我们都需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准备才行。

认知学原理3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能记住带来情感反应的事情,重复是另一个显见的助学因素。

对课堂的启示:(1)从学生会思考什么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案。要谨慎地预测学生对作业的反应和他们会思考的内容。(2)慎用强夺注意力。(3)慎用探索性学习。(4)让作业带着学生思考。(5)大胆使用助记术。(6)围绕冲突备课。

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首先要知道这一节课你需要学生学会什么?学生的知识现状是什么?设计哪些新问题才能更好的与学生现有知识背景相衔接?最好引用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问题,提出新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过程中可采用助记术为学生快速掌握新知助力。另外及时巩固也是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

认知学原理4: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大脑不喜欢抽象的事物,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事物。理解其实是记忆,深层知识比表面知识更难获得,知识迁移不容易实现。

对课堂的启示:(1)帮助学生理解,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比较。经验帮助学生看到深层结构,那就提供更多实例让他们增长经验。(2)明说暗说深层知识。教师提示时不要总是提客观性问题,而应多谈深层知识(学习本问题的意义)。(3)对深层知识抱有切实期望。深层知识来之不易,是反复训练的结果。对于学生对于一个复杂的话题在短时间内还没有深层的理解,千万不要泄气。

作为教师,很多时候,老师觉得学生应有的迁移能力而没有,会觉得学生“笨”,或“不可救药”。尤其是数学老师爱说:“这道考试题就跟我讲的例题差几个字,学生照样不会整得气死人!”。而读过本章原理才知道:学生迁移不易,或者是自己在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时强调的问题不突出造成的。这些问题,都是自己以后的备课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认知学原理5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练习可以让日后更好地学习(让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的增加客观性知识和让工作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有效率);练习使记忆更长久,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

对课堂的启示:练习可以形成最基础的本领和达到精通。练习有三个好处:(1)让思考过程变得省力,这样才能学得更多(2)让记忆更持久;(3)增 加了知识迁移的几率。但重复练习太无聊!如何练习?(1)该练习什么(2)分散练习时间(3)在进阶环境中练习。

作为教师要明白:学生练习是必要的,自动化需要很多练习,聪明的办法是既分散练习的时间,又分散练习的内容。尽量多设计有创意的方法来练习最关键的技巧,同时让学生在更高阶的环境中学到基本技能。

认知学原理6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如何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要达到专业水平,没有别的,只有练习。

对课堂的启示:(1)学生理解但不能创新知识。专家不只是懂行,他们还向该领域增添新的知识。学生是理解知识。他可以深入理解已有的理论,还能理解科学的作用和进展。我们的目标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其他人创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直接创新知识。(2)专家做的一些事情学生也能做,但它们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太大帮助。(3)照葫芦画瓢没有用。

作为教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正是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走向成熟的,但学生也要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知学原理7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

对课堂的启示:(1)思考内容,而不是学生。(2)改变吸引注意力。(3)每个孩子都值得你关注。

作为教师,要熟悉多元智能理论;要知道学生的认知风格各异,但所有人都是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知觉感官获取新信息,并且大多数人有一个最常用的感官。如果你的教学方法和孩子偏好的认知风格相吻合,那么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所以要因材施教,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认知学原理8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对于智能,态度很重要,表扬用功更容易使学生相信智能是可变的。

对课堂的启示:我们能为学习迟缓者做些什么?首先使学生相信:学习迟缓者不是笨蛋他们和其他学生在潜力上可能差别很小。智能是可以被改变的。其次,让他们知道,他们所知道的、他们的动力、他们遇到困难时的毅力以及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为了帮助后进生不掉队,我们首先要确保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进步,然后我们要让他们相信为此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

作为教师,(1)要赞扬学生的努力,告诉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坦然接受失败,尝试营造一种“失败并不可怕”的课堂氛围。(3)帮助学生设定可以达到的实际的阶段性目标。(4)让学生知道你对他们有信心。

认知学原理9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练习包括从内行人那里得到反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或者由别人来观察你的班级通常更有效。练习往往还意味着花时间在非目标任务上,以提高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管理。找出问题,设定先后顺序,决定哪些是最重要的,眼光放在具体的、可实现的步骤上,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阅读,鼓励学生向前走,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相信更美的风景在路上。

用了十天时间读完了本书,字斟句酌,还是有很多认知学原理过程不够理解,但很多原理我们已在运用。读完本书,又增加了一个追寻的方向: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