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语 2019-10-03 19:21:50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性,但是她们却只是这部书的配角,因为她们都是这个尘世的某个片段。只有贾宝玉才是唯一的主角,他携玉而来,他来经历这个世界的悲欢聚散,感受这个世界苦痛虚幻,他历劫的一生,才是红楼梦的主脉络。
所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真实思想,必然寄托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
贾宝玉的性格中有几点极为突出的人性光芒,那就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详见本人文章红楼梦:贾宝玉性格中的人性光辉)
而书中给宝玉的官方评价却是
腹内草莽、不通世务、行为乖张
这是曹雪芹惯用的正话反说。因为曹雪芹自知,贾宝玉的性格绝不能见容于封建社会,必须亦真亦假、真假难辨,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
为此,作者假造一个大观园,以一群青春美好的女子为主体,以贵族精致优渥的生活为大背景,以浪漫的小儿女情肠为视角,刻画出一副岁月静好的图画,如同统治者最喜欢看到的太平盛世一样。
可事实上,羊羔美酒的背后是四面楚歌,是政治和经济的重重危机;豪门贵族、威严显赫的背后,是奢靡堕落、人伦尽丧;冠冕堂皇、报效皇恩的背后,是公权私用、卖官鬻爵、草菅人命。
礼法森严、婆慈媳孝的背后,是各行其道,是复杂的帮派关系网,是围绕宝二奶奶人选(贾府未来的控制权)的明争暗斗。
黛玉和宝钗的爱情之争,在书中占了很多篇幅,却只是个表面现象,背后潜藏着刀光剑影,那是家族的权力之争。
这一切,只因为王夫人太想把贾府完全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她只用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为此她借用王熙凤,排斥李纨;编造金玉良缘的箴言,扶植薛宝钗,迫害林黛玉。
而王夫人之所以敢争、能争,只因为贾家、史家、甄家这几个昔日的的权贵家族都已经日落西山,只有王家还有实权在握。所谓的联姻通好、荣辱与共,真相却是虎视眈眈、弱肉强食。
可是,王夫人依仗的王子腾,实则也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但王夫人、薛姨妈不懂这些,也绝对不想懂。
她们只想抓住末梢,哪怕只剩一点点,也要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去争夺,哪里看得到、顾得了贾府马上就树倒猢狲散的命运?
这便是一环套一环的悲剧,目光短浅、愚昧不堪,无可救药。而所有这一切悲剧,都是当时那个王朝、那个国家,最好的画像!
美丽的世外桃源,掩盖着一个波涛汹涌、浮尸饿殍的暗黑世界!
这里,当然无法容纳贾宝玉从仙界带来的人性光辉,必要给予最无情的湮灭和摧毁。
王夫人的姓氏——“王”,有很明显的寓意。甚至于,书中所有姓王的人,都是人面兽心,譬如王善保家的、王仁等等。
曹雪芹持才傲物、愤世疾俗,他的性情和思想跟李白极为相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人,势必痛恨专制。
《红楼梦》的本旨不在于谈情说爱,而在于痛斥社会制度的黑暗和文化的腐朽。“王”不是某个人,它是皇权,是专制,是封建社会的压迫文化。它是一切痛苦的始作俑者,同时又是自我毁灭的掘墓者。
所以家族权力之争仍然是表面现象,更深一步去讲,是人道主义和专制主义之争,是自由和压迫之争,是道家和儒家的文化之争。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虽然是封建主流文化,但道家思想依然能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所以历代都不缺自比大鹏鸟(庄子思想)的李白式人物。
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有意两两对比,让他们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质。譬如黛玉真挚纯良,不掩瑕疵;宝钗八面玲珑,但冷漠现实,精于世故。黛玉是道家文化的产物,宝钗是儒家程朱理学的守卫者。
而贾宝玉性格中的人性光芒,都来自于老庄的哲学思想。
可见,木石前缘和金玉良缘各自的产生都非偶然,也绝不仅限于宝黛钗三人之间。实际上,书中还写了好多对“木石”和“金玉”。
一个是爱情,一个是理法;一种是自然产生,一种是人为强扭。换句话说,依然是道儒两种文化的冲突。
整部红楼梦,就是两种文化冲突和博弈的过程。
黛玉的前世今生,都与宝玉有相似的文化基因,她是他的同盟者,他们试图突破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追求人性的解放。
可惜,宝钗以及她的支持者肯定是胜利方,因为有统治者撑腰,他们的力量自然强大无比。
任何人怀揣着梦想长大,到最后都败给了现实。终究,对自由精神的向往,要败给现实主义,败给那个时代。曹雪芹深深感受到这种痛,才要呕心沥血地创作一部伟大的悲剧。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代表精神世界的,宝玉和黛玉来自仙界,他们精神领域的敏锐,当然远超凡人。
这两块玉,终究对这个世界无何奈何。当宝玉悬崖撒手,抛弃家族为他安排的一切时,说明尽管他无力反抗现实,但他终究不认同、也不会归属于现实。
他绝不会归属于这个恶浪滔天的暗黑世界,亦如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宝玉舍弃一切、走向那白茫茫的大地,这便是整个时代的没落意象。
这是一部巨大的悲剧,如果只停留在曹家历史的考证上,那就埋没了红楼梦的伟大。曹雪芹心中有更大的沟壑,那是他对社会的失望,对封建专制的鞭笞,对古老王国文化沉疴的深度反省。
正所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