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书名:系统之美
作者:(美)德内拉·梅多斯
译者:邱昭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ISBN:9787213050114
引言系统多棱镜
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在由一系列复杂系统构成的动态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不能只是解决问题,而应善于管理混乱的局势。——拉塞尔·阿克夫运筹学理论家
无处不在的系统
什么是系统呢?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
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
重塑系统,发现更大的世界
系统思考研究者有时将这些常见的、会引发特定行为的系统结构称为“系统基模”(archetypes)。
找到属于你的系统之美
系统理论就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一个透镜。
第1章 系统之基础
系统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一定义可见,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一个系统中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统,而它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统之中,成为那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有什么事物不是一个系统吗?
没有任何内在连接或功能的随机组合体就不是一个系统。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它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护与演进。
要素并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一些无形的事物也可以是系统的要素。
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要想推断出系统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地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系统有哪些行为。
必须通过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而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辞或其标榜的目标。
“功能”一词常用于非人类系统,而“目标”一词则用于人类系统。但它们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系统兼具人类和非人类要素。
一个成功的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个体目标和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
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是它的功能或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系统三要件的关系
对一个系统来说,要素、内在连接和目标,所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各司其职。一般来说,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才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内在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尽管要素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理解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所谓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存量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一种历史记录。
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使其发生变化的就是“流量”。所谓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
如果你能够理解各种存量和流量的动态特性,也就是它们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各种行为变化,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的行为。
所有的模型,无论是心智模型还是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
由此,你可以推断出几项重要的原则,它们同样适用于其他更为复杂的动态系统:只要所有流入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出量的总和,存量的水平就会上升。
只要所有流出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入量的总和,存量的水平就会下降。
如果所有流出量的总和与流入量的总和相等,存量的水平将保持不变;事实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当系统的流入量和流出量相同时,系统就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在系统中,由于存量变化缓慢而产生的时间滞后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与此同时,它们也是系统稳定性的根源所在。
对于存量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相互独立,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必保持平衡或一致。这一原则可以引导我们直接了解反馈的概念。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并可以暂时地失衡。
反馈: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继而又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在任何一种情况之下,只要存量本身的规模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也会随之而变。
所有系统图,不管其繁简程度如何,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复杂或简化程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具有保持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校正作用的反馈回路,我们称之为“调节回路”。
在系统中,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脱缰的野马:增强回路
第二类反馈回路的作用是不断放大、增强原有的发展态势,自我复制,像“滚雪球”一样。它们是一个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既可能导致系统不断成长,越来越好;也可能像脱缰的野马,导致局势越来越差,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毁灭。我们将这一类回路称为“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会强化系统原有的变化态势。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当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第2章 系统大观园
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将基本要素尽可能减少和简化,而不是考虑完整地呈现真实的体验。——爱因斯坦
单存量系统
系统1.1:一个存量、两个相互制衡的调节回路的系统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去修正由当前反馈所驱动的系统行为。哪怕是非物理性的信息,也需要时间反馈到系统之中。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很重要的系统基本原则: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
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节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对存量有重要影响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为什么说这条原则很重要呢?因为它意味着,在行为与结果响应之间经常会有时间延迟。也就是说,一个流量不能立即对其自身做出调整,它只能对存量的变化做出反应,而这必然是在一段时间的延迟之后,等待信息反馈达到一定程度。至于时间延迟的长短,取决于具体的系统情境。
系统1.2:一个存量、一个增强回路以及一个调节回路的系统
“主导地位”是系统思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一个回路相对于另外一些回路居于主导地位时,它对系统的行为就会产生更强的影响力。
当不同调节回路的相对优势发生改变时,系统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行为,由一个回路主导的某种行为模式会变为另外一种。
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探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让我们进行“如果……会怎么样”这样的思考。
模型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驱动情景是否真实(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对此给出肯定的答案),而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行为模式。
系统1.3:含有时间延迟的系统
首先是感知延迟,这与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关。
其次是反应延迟,即当形势已经很明朗了、需要调整订单数量时,经销商也不会在某笔订单里将所有缺货一次性地调整到位。
第三是交货延迟。
最后,大量的订货终于源源不断地到货交付,补足了之前的差额,并持续地推高库存量,因为在前一段时间里经销商下了太多的订单。
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很可能导致系统的振荡。
在系统中,时间延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它们对系统行为有很强的影响。改变一个延迟的长短,可能会导致系统行为的很大变化,也可能不会,这取决于该延迟的类型以及与其他延迟相比的相对时间长短。
经济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充满了各种调节回路和时间延迟,它们本质上具有波动性。
双存量系统
系统2.1:一个可再生性存量受到另外一个不可再生性存量约束的系统
所谓“系统基模”,指的是一些常见的系统结构,可以导致人们熟悉的一些行为模式。
在呈指数级成长的实体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或它们)驱动着系统的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限制性调节回路发源于可再生性资源或者不可再生性资源,是有所区别的。区别不在于成长能否永远持续,而在于成长以何种方式终止。
当一个变量以指数级形式逼近一项约束或限制时,其接近限制的时间会出乎意料地短。
系统2.2:有两个可再生性存量的系统
不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存量。所有存量一次到位,然后被逐渐开发使用(流出量)。之所以不能一次性开发,主要是因为资本(和开发条件)的限制。由于存量是不可再生的,开采速度越快,资源的生命周期就越短。
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流量。只要开发(流出量)的速度等于资源再生(流入量)的速度,它们就可以被无限地开采或捕捞;如果开发的速度快于再生的速度,资源存量最终可能低于某个关键转折点,从而转变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逐渐耗尽。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可再生性资源系统的行为模式有三种可能性:
过度开发,然后逐渐适应、调整至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并长期保持;
过度开发,超出了均衡状态,之后上下振荡;
过度开发,之后导致资源的枯竭,产业崩溃。
两个影响因素
实际会出现哪种结果,取决于两方面:
第一,关键转折点是否被突破。一旦关键转折点被突破,资源的种群数量实现再生的能力就会被破坏;
第二,资源逐渐衰减的过程中,抑制投资增长的调节回路的力度。
对于所有复杂的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行为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触发这些行为。
第3章 系统之美:系统的3大特征
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适应力
“适应力”(Resilience)在工程学、生态学或系统科学领域有很多种定义。基于人们的目的不同,常见的字面意思也有差异。
如果形容一个物体,适应力指的是其在被按压或拉伸之后,能够恢复到原有形状、位置的能力;
如果形容一个人,适应力指的是他快速恢复的能力,包括力量、精神、幽默感或其他方面;
如果形容一个系统,适应力指的是系统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存在和运作的能力。与适应力相对的是脆弱性或刚性。
系统之所以会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很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正是这些回路相互支撑,即使在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
如果有一组反馈回路,可以修复或重建反馈回路,系统的适应力就比较强,也可称为“元适应力”(meta-resilience)。
适应力总是有限度的。有适应力的系统可能是经常动态变化的。相反,一直保持恒定的系统恰恰是不具备适应力的。
不能只是关注系统的生产率或稳定性,也要重视其适应力,即自我修复或复位的能力,战胜干扰、恢复机能的能力。
自组织
系统所具备的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被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
自组织特性会产生出异质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结构,发展出全新的行为模式。
系统通常具有自组织的特性,具有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即使是非常复杂的自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产生于相对简单的组织规则。
层次性
在新结构不断产生、复杂性逐渐增加的过程中,自组织系统经常生成一定的层级或层次性。
系统和子系统的这种包含和生成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伟大发明,不只是因为它们使系统更加稳定和有适应力,而且因为它们减少了信息量,使得系统各部分更容易记录和跟进。
当某个子系统的目标而非整个系统的目标占了上风,并牺牲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去实现某个子系统的目标,我们将这样行为的结果称为“次优化”。
系统的层次性表明系统是自下而上进化的,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目的的。
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是动态系统有效运作的三个原因。促进或精心管理系统的这三种特性,可以增强其长期保持有效运作的能力,保持稳定。
第4章 系统之奇:系统的6大障碍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为了在复杂的世界里自由遨游,你需要把注意力从短期事件上移开,看到更长期的行为,看到系统内在的结构;你需要清晰地界定系统的边界,以及“有限理性”;你需要考虑到各种限制性因素、非线性关系以及时间延迟。
系统结构是各种存量、流量和反馈回路的相互关联与作用。
结构决定了系统可能存在哪些行为。
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的相对优势变化与存量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反馈系统中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不同回路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也相应地引起系统行为的复杂变化。
恰当地划定边界
所谓的边界,只是人为的区分,是人们出于观察、思考、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而在心理上设定的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
系统最大的复杂性也确实出现于边界上。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系统。如何划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你的分析目的,也就是我们想问的问题。
正确划定系统边界从某种程度上看,划定系统的边界需要较高的艺术性。请记住:边界是我们自己划定的,对于新的问题,出于不同的目的,可能需要并且应该对其进行重新考虑。事实上,在面对每一个新任务时,都应该忘掉在上一次任务中行之有效的边界划分;而针对当前问题的需要,应创造性地划定最合适的边界。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一项输入是限制或约束力度最大的那个因素。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一项延迟是否显著取决于你试图理解的频率处于哪一档。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尽管存在有限理性,只要系统的结构设计得很精致,仍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合适的反馈,维持着适当的功能。
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受到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力以及对其他角色的限制等因素影响,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存在有限理性,这可能会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要想有所变化,就必须对系统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力以及对某些特定角色的限制等。
第5章 系统之危与机: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
要想使复杂的系统不再那么让我们出乎意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对复杂性挑战的理解、尊重和利用能力。
我们把产生常见问题行为模式的系统结构称为“基模”(archetypes),诸如公地悲剧、目标侵蚀和竞争升级等。
陷阱1:政策阻力
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果就是“政策阻力”。任何新政策,尤其是当它恰好管用时,都会让存量远离其他参与者的目标,因而会产生额外的抵抗,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每个人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去维持它。
对策
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用于维持“政策阻力”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实现它。
陷阱2:公地悲剧
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用得越多,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却需由所有人来分担。因此,资源的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联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耗竭,最终每个人都没有资源可用。
对策
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弱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一是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对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陷阱3:目标侵蚀
绩效标准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对策
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陷阱4:竞争升级
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速度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一方被击倒或两败俱伤。
对策
应对这一陷阱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陷入这一结构之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陷阱5:富者愈富
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对策
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赋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陷阱6:转嫁负担
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对策
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陷阱7:规避规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
对策
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陷阱8:目标错位
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
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第6章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
12、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
11、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10、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9、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8、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7、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6、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5、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4、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3、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2、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1、超越范式
第7章 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
系统世界的生存法则
跟上系统的节拍。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追求整体利益。
聆听系统的智慧。
界定系统的职责。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庆祝复杂性。
扩展时间的范围。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扩大关切的范围。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