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什么拿起笔会想到人的多面性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论证,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性或许真如王夫之说得的“性日生日成”吧,无善无恶,日生日成。
想到近日接触到的故事,却都是如此。
一个非常好面子,看起来自私又没君子性的贫家子弟,也会在爱情面前奋力拼搏,也会在生死之际,做妹妹最后的保护伞,这种反差看得我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他坏话,我终于明白那个道理,永远不要轻易评价一个人。
一个伟大的作家,曾觉得他的作品厚重无比,可是看到他的短篇《少年维特之烦恼》时,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他也曾是个为情所困的少年,一笔一划的在日记里镌刻爱情。
一个从死亡堆里走出来的人,你或许以为他是灾难里的幸存者,是很幸运的,会即刻欢呼自由,闹腾出举国欢庆的场面。可是他的作品里,充满沉重的哀戚,那是刚刚释放的茫然不知所措,那是非人世界里对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强大的折磨,他甚至觉得那些最好的,最棒的人都已经死了,留下的是在灰色地带肆意横行的人。是的,他当然知道那些党卫军是如何禽兽,可是他更知道的是,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他们每个受害者之间的关于生存做出的各种选择,有的人只要有一点力气就会去帮助别人,有的人还记得自己热爱的诗歌,有的人聪明无比在饥渴里做最默契的同谋,“不能告诉第三个人。”那微弱的管道里流出的你一口我一口的水,最终都成了他的枷锁,因为在集中营里,一小块面包,一口水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救命神丹。
你一下子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有温暖的,有罪恶的,有至善的,有邪恶的,每一面都是人性。
我们最爱把人分为好人坏人,层次分明,仿佛两个对阵的军队,各自摇旗呐喊:
我是好人。
我是坏人。
听起来滑稽可笑,可是在是非分明的成长里,我们就是这样的。
我们就算明白人是复杂的,也会有晕轮效应,也会有刻板印象。我们的理性就像是骑象人,感性思维就像是那头大象,而我们的理性思维就像是骑在大象身上的人,我们想要不断为大象导引方向大声冲着它喊,:“人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
它或许听到了,但是它理解不理解,表现不表现那是另一回事。
诚然,我或许不能洞察许多幽微之处,可是不写出来使我痛苦。
这复杂的人性,是不是看起来让人无能为力?其实不是的,了解复杂的人性是为了成为更好的理性的人,不轻易做判断不代表不能做判断。
对于自己,我们了解我们身上的复杂性其实更容易让自己的理性思维发生作用,究其根源,克制自己,扬长避短,或者坦然接受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各个方面,只能接受自己的一面,是在虚幻的成长或者浑浑噩噩的活着。
对于别人,对于他人行为,我们或许能抱以更加丰富的同情心,不轻易为人贴上各种标签,好的坏的都有,我们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客观主义者。不纠结他为什么会这样,不站在道德制高点想要制服别人,我们开始宽容,开始理解,我想互相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世界才不至于过分孤独。
岁月磨砺着我们,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蚌壳里一颗闪亮的珍珠,如果不能,一粒沙也可以随风流浪。
皆是圆满。
风乎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