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文章《做表使我落魄,还是落魄使我做表?》
文章中写道:“我”能力不差、学历不低,却每天陷入到如做报表这类琐事中,感觉人生毫无意义。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我”分析了三个原因:
一是整个人看起来不高级,不像能做大事的人。整个人呈现出一种很细节、很微观的状态。
二是不敢说不,也不敢提要求。本能地接受领导安排的一件件琐事,不敢主动去要求做富有挑战的事情。
三是所作出的努力程度远远不够,不能使自己从鸡毛蒜皮中解脱。
最近我读了S君的《谈务实与务虚》的系列文章,我发现自己想探讨的就是务实与务虚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一个天天在银行打杂的务实者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一个高级一点的务虚者或者务实与务虚相结合者。
S君对务实的定义是:工作注重短期、当前、现有的环境与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完成工作或者解决问题。
对务虚的定义是: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
务实与务虚的关系是:务虚是一种决策过程,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
做报表等各种打杂,是很务实的。是一种响应型、事务型的忙,创造性成分不多。若你的工作以务实为主,那么你面临的杂事将又多又急,就像瓢泼的大雨一样扑面而来,而你却没有伞你却无处可逃。
就比如银行柜员,每天面临客户没带身份证、汇款单不好好写、密码忘记了、存折丢了等等琐事,跟客户解释不清、遭受客户误解与谩骂……
比如财务报销人员,每天粘发票、查发票,检查别人的报销单……
比如财务报表人员,每天填表、汇表、校验表……
比如我部门的投资人员,每天写报告、找领导签字、填汇款单、各种催款……
……
在银行里,大多数角色最后都会落地成为每日重复的、无技术含量的岗位。
所以也经常有人说在银行学不到什么,因为银行分工很细、工作的创造性也很低。
就比如我已在银行干了七八年,若现在外出打工,我会什么呢?几乎什么都不会。我当过柜员我会数钱,这在社会上没用。我在柜员岗位上没有学会会计知识。因为柜面业务都是界面式操作,根本不需要你懂财务知识,柜员岗位几乎学不到什么,除了强大的承压能力。
我做过票据,但我只是会操作。我没有熟悉的票源客户去做票据套利业务,也没有大量的本金去做这个业务。
我做过投资,但只是很简单、风险较低的同业类投资,这对普通人甚至企业都无用。我不懂债券、股票等投资的知识,我不能帮个人或者企业做一定的理财规划。
我能尽力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个任务,但离开银行后,没有一个技术能让我在社会上立足。
我在银行各个岗位的所学,是无法迁移到除银行以外的岗位上的。
通过对我自身岗位以及自身所学的描述,你大概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内容琐碎且重复性高,工作量大。我从工作中所得甚少,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忙、烦、无意义,这种种因素掺杂在一起,导致我对自身产生了怀疑,对个人生活造成了困扰。
对于我的工作状态,S君提到:由于这些工作(务实的工作)的琐碎性、重复性,往往会剥夺一部分务实者的思考能力,尤其是抽离思考,即跳出来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就是务虚的能力的一种。
于是,你会看到职场人士忙碌了一天,匆匆地挤完地铁回家后,累成一条狗的样子,松散地瘫在沙发上,还要和伴侣吵个架,再抱怨一下今天怒气的一天,想象着明天又是苦逼的一天。然后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直到老去。
这样就变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务实者越是陷入过于务实的处境,越容易变得目光短浅,思考无力,不善于总结,缺乏全局观,而这些会导致智慧增长的受限。而这种受限的增长,进一步导致深陷于处境中不能自拔。
S君极其写实地描绘出了我的生活场景。
我曾在《做表使我落魄,还是落魄使我做表?》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总觉得,我一跨入银行大门的那一瞬间,就像一个铁球投入了鸡毛蒜皮的海洋中一样,再也找不到踪迹。
我也在那篇文章中自我警醒:
我可能觉得我真的在认真工作认真做事啊!但是这远远不够!
我还需要见识!需要一点点狠心!需要在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投入新的自我提升的战斗中。
如果我仅仅是每天认真做好这些小事,我也会像收费站那个36岁的中年女人一样,有一个无处安放的后半生。谁说人家没有在认认真真收每一笔过路费呢?但是有用吗?
在那篇文章里,我有对现状的认识和分析,但没有提出解决办法。
而S君站在一个务实者的角度,教会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务虚。
首先,务实者需要明白,至少意识到,务虚者的作用与重要性。
银行的岗位大多都是务实的,然而,只有你具备跳出具体业务看问题的能力,才能给领导不一样的感觉,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我们做一个对比:你只会埋头做表,与你既能做表,还能将大家做表的疑难点整理出来;
你只会签票、贴现,与你既会办基础业务,还能对票据业务的大案要案、风险要点娓娓道来;
你只会做做行里的简单投资,与你不仅能做一些简单投资,还对财务分析、金融知识有一定了解,能聊聊市场、谈谈走势;
你只会身心俱疲地办理柜面业务,与你既能把业务办好,还能把日常业务中的所见所思写成稿件发表。
前者,给大家的印象是你是一个认真办业务的老实同志;后者,给大家的感觉是你既踏实肯干,还有想法有智慧。后者要比前者高一个段位。
其次,务实者应该尝试拓展自己在务虚方面的体验。就这一点,首先得创造条件让自己至少能够体验务虚,通俗的说,就是你需要有时间让自己能够脱离具体的处境,抽离思考,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创造条件”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通过手段,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自己争取出时间,进行思考总结反思复盘。响应型与事务性的工作,由于规律性强,重复度高,总是可以想出优化的办法。我们怕的不是重复的工作,怕的是从这些重复中,麻木了自己的思考,放弃了改进的尝试,日复一日而无提高。这种改进是和具体岗位紧密相关的。
S君这里提到要提高现有工作效率,以给自己空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务虚方面的体验。这其实很残忍。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兢兢业业在银行工作整整一天,头昏脑胀、口干舌燥、手脚发麻、心如乱麻。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然后一个人在你旁边大喊:“别躺着赶紧起来,天天务实搞杂事没用。下班后要复盘总结,想想有无提高;下班后要学习,提升自己!”是不是很残忍很讨厌?是不是就想继续葛优躺下去?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就必须挣扎着起来,扭亮台灯打开书拿起笔,学更多知识、写更多思考。残忍也没办法,你不对自己残忍,社会便要对你残忍。
最后,务实者应该尝试拓展自己务虚的能力,并用其提高自己务实的水平。务实者应该要有能力,让其他人简单明了的了解,你所工作的内容、价值与意义。让外行能懂,深入浅出,这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此务虚能力的基础上,向更高层去争取资源,加强自己务实的工作,形成正向循环。
我认为,这简单来说就是“能说会写会做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是第一步,即会做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复盘提升,能说-很好地表达出我在做什么、我认为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能写-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书面材料,有清晰的逻辑分析。做好这两样,你便在之前的简单务实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你的工作更为人所知所了解,你的一些疑问或者困惑或许能得到解决,好的经验或许能得到采用。对目前的工作是一种促进,也会在领导面前留下好的印象,争取更多的事情。
以上是我对银行里的务实与务虚的一点思考。
顺便说点题外话,通过写文章我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也不怎么清晰,啰嗦来啰嗦去,感觉也没表达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