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谁也离不开金融的年代,也许您没有刻意关注但其实早就参与其中。人人都值得学点必要的金融思想,且让我们从零开始。
套利
假设某款小米手机刚刚发售就几乎断货了(这或许不用假设),此时你恰好在手机市场闲逛。你意外地发现,有家A店老板愿意用2500元收购新小米手机,而有家B店恰好有存货,还在以2450卖新小米手机。机智的你果断决定在B店买台小米,随即转卖给A店老板,50元妥妥赚入腰包,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下终于可以吃肯德基圣诞款的石榴派了!)。
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金融领域。刚才的行为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叫做“投机倒把”,而在金融领域,这就叫做“套利 (arbitrage)”。当年咱实行计划经济双轨制的时候,就有很多政府官员在体制内购买原料,然后到市场上交易,其实,他们做了一件最最稀松平常的套利工作。
套利存在吗?
也许你会奇怪,这种捡便宜的机会现实吗?确实大量存在。比如同样的一股股票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价格可能会不同,假设某一天1美元值0.80欧元,而某C公司的股票在美国1股1美元,但是在欧洲同样1股0.78欧元,于是,你可以用0.78欧元在欧洲买1股,然后在美国卖掉它得到1美元,再通过外汇市场换成0.80欧元,于是你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用0.78欧元赚0.80欧元的机会。但是你放心,这种好事不会无禁止地做下去,因为一旦很多人参与这种交易,那么这个C公司的股票在欧洲市场就会供不应求,于是价格将上涨,最后几乎稳定在0.80欧元,一会儿这个套利机会就消失
套利有意义吗?
可能你会觉得愤愤不平,怎么有人就能靠套利白白赚钱呢?(就赚了,咋滴!(๑•ี_เ•ี๑))似乎这钱是黑心钱。其实不然,套利也是需要付出劳动的,之所以能够“套到利”,是因为同样的东西在一些地方被高估,一些地方被低估,而套利者其实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传递价格信号,表达一种货物真正的需求。比如某地发大水,食品紧缺,在当地粮食供不应求,价格翻倍。那么套利者就会敏锐地察觉到可以通过运输来获利,于是食品就从价低的县市运到了灾区。也许你会觉得怎么可以发危难财,但不妨想一想,如果没有套利者,食品就不会主动被运到灾区,就只能苦等政府救援。并且当套利行为一多,灾区食品供应量一多,价格马上就趋于合理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套利者因为传递了正确的价格信号,赚到钱是应得的,这是对他的奖赏。但如果他逆势而为,把粮食从灾区买走卖到普通城市,那他就高买低卖亏大了,是对他错误传递信号的惩罚
金融的社会意义
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这样,并不是靠概念忽悠人,而是通过调节资源配置造福社会。正确传递价格信号的人得到奖赏,正确预言未来供求关系的人得到奖赏。当然在计划经济年代,价格是政府定的,并不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于是当时利用两种价格套利确实属于钻政策的空子,而在公正的市场经济下,能赚到钱就是一个人的褒赏。
杠杆
你发现自己已经爱上金融,并且愿意在金融浪潮中大显身手。你觉得用2450块钱只赚到50块钱不过瘾,于是你问身边的好友借了两万五,一口气在B店买下十台小米,然后在A店卖出,还给朋友两万五之后,净赚了500块,恭喜你,你又碰到了金融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杠杆(leverage)”。杠杆其实无处不在,很多炒房的人觉得房价会涨于是问银行借钱买了N多套房子。如果赚就会赚很多,如果赔就会赔很多。当然,赚与赔都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对价格信号传递的奖惩。现在房价高企,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为这是城市房子供不应求的信号,而这些信号只有被传递出来才能激发开发商的热情。大家现在看到很多人从事房地产相关行业、城市大兴土木建房子正是此价格信号的结果。如果这个信号不被传递反而人均住房面积会更少。
投资
于是你决定涉足商业,自己开店。你一开始进了一批黑莓手机,结果悲剧了存货卖不出去。这说明你没有满足社会对手机的需求,亏损是对你的惩罚。后来你进了一批香港行货苹果手机,比大陆行货价格便宜太多,于是供不应求,你赚了一笔。恭喜你这是应得了,因为你合理地调节了资源配置,满足了大陆买家的需求。但是一般来说投资并不是如此非黑即白,很多事情是谁也预料不到的,这才是最一般的投资。我们可以用两个概念简单形容一笔投资—— 预期收益率和方差。比如现在很多银行都有理财产品,里面就有“年化收益率”概念,表示一般来说能够赚到的钱。但是签合同的时候又会说可能上下浮动,这种涨落体现在方差上,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你隐约觉得一笔投资能赚10%,但可能在8%到10%范围波动。而具体的确定波动区间和以及分部概率就是现代金融中的核心问题
金融市场与金融服务
那传统银行凭什么赚钱?它似乎没有参与实在的货物买卖。刚才说到正确传递价格或者满足需求将会得到奖赏,可是这些都需要在一个可以交换的地方进行,这就是金融市场(交换不一定是实体的,网络交换也是一样。过去的股票真的是手中拿着票据在交换,但现在已经可以直接用网络完成)。可是无论是实体的还是网络的,市场是需要去搭建的。食品有人制造有人消耗,所以有商品市场。同样的道理,有人手中有闲钱愿意给点利息借出去,有人有投资机会需要钱,于是这两种人其实也是可以产生某种意义上的交换,那么构建这种交换市场的就是银行。银行一边吸储一边放贷,赚钱其中的利差。某种程度上说放高利贷也是一种金融服务,并且是一种必要的金融服务。之所以中国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其实恰恰说明中国的银行提供的金融借贷服务普遍不足。
投资银行与传统银行
传统银行创造了借贷市场,沟通了有闲钱的人和需要钱的人。而投资银行(投行)做的事情也是创造市场,只不过不是传统货币借贷市场,而是制造股票债券市场。比如“去哪儿”在美国上市,就是由几家投资银行(高盛、德银等)来制造市场。“去哪儿”是自己公司股票的生产者,而有的人觉得“去哪儿”公司前途不错愿意去买股份,而投行就进行价格评估于是产生了一个“去哪儿股票”的市场。当然,现在的投行并不单单制造这种市场,也做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工作,相当于有的时候制造市场,有的时候参与买卖。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投行的收益高源于它们对资产敏锐的嗅觉,只有优化了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它们才能赚到钱。当然也不乏投行因为投资错误获得惩罚甚至倒闭的例子。
有供求就需要市场
传统银行看到了借贷需求,于是制造出货币市场,满足了双方需要于是赚钱。但这种金融市场其实很初级,中国古代的山西票号和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就已经提供了货币市场。企业有融资需要,社会人士有参与企业分一杯羹的念想,于是有了股票和债券市场。农民担心农作物价格波动,农产品收购的厂家也同样担心原料价格波动,于是有了期货市场。而渐渐地人们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制造市场,于是越来越多金融服务被挖掘,越来越多的市场被建立。比如次贷危机联系到的就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实质上无非是满足社会人群的金融需求,金融本质上很简单,能赚钱的人也是优化了资源配置的人,所以是不可或缺的。
在了解清楚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终于可以来开始解读现代金融的核心思想以及核心工具(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欢迎品读本文的推荐读物——《现代金融的左膀右臂—— 私募股权、IPO与股票期权》、《现代金融的定海神针—— 期货与投资组合》、《现代金融的珍珠—— 对冲》以及《现代金融的钻石—— 高频交易》。
当然,读物肯定满足不了你的胃口,那就不妨读一读之前的我的经济金融系列课程,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