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河米庵为日本“幕末三笔”之一,他和清朝伊秉绶同时代,从这件书法作品看,他取法汉代隶书碑刻,诸如《乙瑛碑》、《西狭颂》、《曹全碑》、《校官碑》等和清代中国隶书大家,隶书风格与伊秉绶相伤佛。此作取法乎上,笔法丰富,沉稳厚重之总基调中透出灵动,融会贯通中颇具个性风格。市河米庵传世作品多以楷书和行书居多,隶书作品稀罕,如此隶书精品更是难得一见!
该作品为纸本单片,未装裱,画心尺寸:130cm×58cm。
市河米庵(1779——1858)名三亥,字孔阳,号金洞山人,因对米芾五体投地,又号米庵、颠道人。其父市河宽斋曾以诗书名世,米庵行草以宋人米、苏为范兼及明清各家。晚年终成正果,书名大振,门下弟子五千。时人把其与贯名海屋、卷菱湖三人称为“幕末三笔”。“三笔”中若论才情气格,米庵可推为首。米庵在习书传艺的同时,还研究书学遍及书论、书法、书体与书材等,著有《米家书诀》《米庵墨谈》《三家书论》《墨场必携》《楷行荟编》《米庵藏笔谱》及诗集等,这些著作津梁后学,至今仍影响巨大。
“幕末三笔”是日本书法史上的专用名词,即指幕府政治末期,也就是江户中后期活跃在日本书坛上的三位著名书法家,他们是:市河米庵、贯名海屋和卷菱湖。此三人是以汉字书法称雄一时的大家,市河米庵仿效米芾;贯名海屋宗法王羲之、颜真卿;卷菱湖则步武欧阳询。
书写内容“礼义廉耻”解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