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穷查理宝典》第六讲“一流慈善基金的投资实践”和第七讲“在慈善圆桌会议早餐会上的讲话”。
第六讲是1998年10月14日在加州圣塔莫妮卡市向基金会财务总监联合会发表的演讲,第七讲是2000年11月10日在帕萨迪纳慈善圆桌会议上的演讲。
这两讲都是在说一件事,就是机构投资的弊病,这里的机构包括慈善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查理还特意创造了一个词“捞灰金”,通俗地说,就是这些机构光拿投资者的钱,管理费、手续费和分成,却不给投资者创造价值。
查理创造的这个词是受“捞黑金”的启发,之所以是“捞灰金”而不是“捞黑金”,是因为这些钱不是贪污而来的,从法律上至少是合法的,但从道德上来说,又不是那么清清白白的,毕竟,是机构利用了普通投资人的信息不对称。
这让我想起巴菲特的发问“客户的游艇在哪里”,他是讽刺那些机构拿了客户(投资者)的钱买游艇消费,对客户的投资收益漠不关心。
1.基金公司的普遍做法
1.1聘请多级顾问
首先,请一批顾问,再让他们来挑选投资顾问,帮忙把资金配置到各个不同的领域,确保不会有失偏颇,并复核这些投资顾问的业绩是否真实有效。
还要依赖第三级顾问,主要是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师。
总之,就是依赖各种顾问,而这些顾问的费用都非常高,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肯定是普通投资者买单。查理估计,光支付这些顾问费,就能占到基金净值的3%。
也就是说,基金的业绩至少要超过市场平均3个百分点(未考虑基金分成),才算持平,否则就不如傻傻地直接购买指数了。
对慈善基金来说,每年还要将不少于5%的钱用于慈善事业,如此,慈善基金至少要取得每年8%的投资收益,才能保证本金在名义上不减少,考虑到通货膨胀,对收益率的要求还要更高,否则,基金就会逐渐萎缩。
1.2过度分散化
基金公司会根据有关波动性和“beta”系数的最新理论,进一步提高本来就已经很分散的投资多元化程度。
过渡分散,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分散掉了超额收益。基金公司为了避免业绩的大幅波动,采用分散化的投资方式,其结果就是业绩也越来越接近指数,这样想取得远胜指数的收益率就很难了。
所以以上两点相互矛盾,造成基金公司虽然聘请了各种专业人士,花费非常高的成本,但投资业绩平平。
2.查理的批驳
很多人以为,基金公司规模很大,聘请最好的人士,用客观的专业态度谨小慎微地处理投资问题。
查理则说,过度的所谓专业态度往往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恰恰是极其仔细的过程常常会造成人们对他们所得到的结果的过渡自信。
我们看到机构的各种宣传,或者走进他们的办公楼,给我们一种非常高大上,不明觉厉的感觉,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么大的公司,肯定非常棒。
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在投资上,人多未必力量大。你知道巴菲特和查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多少人吗?2014年底总共25人,公司市值1174亿美金,相比于1979年,公司市值增长600多倍,而人数就增加了一倍,从12人到25人。
古雅典雄辩家、民主派政治家德摩斯梯尼说: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对自己所持观点,我们一定要保持警醒,不过渡乐观,区分哪些是我们想要的,哪些是事实上的。这一条对聪明且勤奋的人同样适用。因为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拥有超人的才华和方法,而给自己选择了一些更困难的航程。所以,别盲目崇拜专业人士,在投资上。
查理接着说,在思考中格外谨慎是好事,但好事也会伴随副作用,怎么消除思考的副作用呢?查理建议:
向那些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学习,系统地批判自己。
正如理查德.费曼概括的物理学家的心态,首要的原则是你必须别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最好骗的人。
想起书中提到爱因斯坦:
成功来自于好奇心、专注、坚韧和自省。
自省就是能够改变自己固有想法的能力,就是自我批评,这被爱因斯坦认为是最重要的。
3.投资的正确姿势
查理提供了三种选择:
指数化投资
集中投资
私募基金
指数化投资也是诸位投资大师向普通投资者推荐的最佳投资方法,我在刚写公众号的时候写过几篇有关指数投资的介绍:
关于集中投资,这就是巴菲特和查理正在做的,长期持有几家备受敬仰的公司。
应该说,这两种方式,是价值投资者选择的两条大道,分散投资,选择低估指数的被动型基金,集中投资,选择好企业好价格。
关于私募基金,了解不多。
最后以苏格拉底的这段话结尾:
请爱护你的声誉,像珍惜你最贵重的珠宝那样——因为信誉就像火焰,点着之后,你可以轻松地让它燃烧,可是一旦把它扑灭,你必须很费力才能再次点燃它。获取好声誉的办法是努力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