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时代的音乐安宁快乐,亡国之音哀殇,而无论太平还是混乱,都是政治上的事情,但是在音乐上得到了应和。孔子聆听韶乐了解大舜的德行,季札听音乐知道了各国的风气。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前人从没有怀疑过,为什么认为声音没有哀乐?声音的产生就好比气味散发在天地间,声音的好与不好虽然会被影响,但是本体还是原来的样子,不会因为别人的爱憎、哀乐而改变性质。各种音调会合在一起,声音和谐就是人心最高的愿望,古人知道情感不能放纵,欲望不能穷极,就借助享用的阴液加以节制,使得人们哀怨不至于伤心,快乐不至于过分。人类给万物都起了一个称号,哭泣称为悲哀,歌唱称为快乐,但是孔子说“音乐啊音乐啊,难道仅仅指的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同样,悲哀啊悲哀啊难道指的只是哭泣吗?所以说玉帛之类的礼品也不是诚敬的实体,歌唱哭泣也不是哀乐的主宰,同样的哀乐之情发出了千差万别的声音,这就说明声音和感情的关系是不固定的。不能因为我喜欢就称为喜欢的东西,我讨厌就说是讨厌的东西,主体和客体有不同的功能,声音也是以好与不好作为主体,和哀乐没有关系,哀乐本来就是感情受到激发之后的结果,与声音无关。
这一段应该是声有哀乐,而不是声无哀乐,嵇康是混淆了物理的声音和音乐之间的差别,物理的声音当然是没有哀乐的,但是音乐家创作出来的音乐一定是有哀乐的,他用物理的声音的特点去代替了音乐的特点,他判断声音的实质要么是嗓音要么是乐音,但声音知识音乐的要素之一,并不等同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