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海底捞涨价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但是不到一周的时间,却出现了大反转:海底捞在微博发出道歉信,宣布降价的同时,向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表示歉意。
从这封道歉信中,我们可以看出:
1,、海底捞承认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决策错误。
2、立即恢复菜品的价格,保证价格和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一样。
3、对各地海底捞门店实行差异化定价。毕竟每个店的成本不同,菜品价格自然会有差异。
4、对自身拥有的自提业务进行优化,更好地服务大众。
刚涨价一周,情况就发生了这样的反转,海底捞终究是没有扛过社会的压力而选择降价。这降价的背后,他们真的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还是迫于某种压力而不得以做出这种选择呢?
海底捞为什么怂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害怕苦心经营的品牌口碑变差。
口碑,是一个餐饮店赖以生存的法宝。口碑差一点,店内的桌椅就会空一片。每个想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的,如果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放弃大好的前景,是非常不明智的。
一开始,也许海底捞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程度,涨价的消息一度登上热搜。事情发酵后,海底捞决定亡羊补,赶紧降价,平息民愤。
二、宣布涨价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情况。
本来想通过涨价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大的利润,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
宣布涨价后,部分顾客看到消息后表示“海底捞可以选择涨价,我也可以选择不吃”,这种心理,让店内的生意更加不好,对海底捞品牌也产生了一些坏的影响。
在错误的道路上,只要不前进,就是胜利。及时降价就成为了明智之举。
三、海底捞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疫情期间,餐饮业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不但要承担高额的房租,员工的工资也要按时发放。这种情况下,想恢复到原来的经营情况,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了。
涨价是一条路,但是走不通。海底捞真的无路可走了么?应该没有。
打折促销是最直接的利器,这也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现在各地疫情情况已经好转了,有些市民甚至摘下了口罩。只要国内疫情不出现二次爆发,餐饮店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还有一个利器,就是外卖自提。很多人还是很想到海底捞消费的,只是担心人多不安全,但是拿回家吃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所以海底捞把外卖做好,服务做好,一样可以赚到钱。
四、收到了来自物价局的方面整改通知
在当下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企业提出的要求是“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海底捞的涨价行为不符合“保价格”的要求,作为明星品牌应该带头执行,而不是带头违反。
五、涨价后股价并没有上涨。
资本游戏的玩法是千变万化的,除了涨价可以赚钱,股价上涨也是可以赚钱的。本来海底捞想通过涨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盈利情况,以此来拉升股价。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既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涨价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这次涨价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不禁担心起来下面两个问题:
1、降价后,海底捞会不会减少菜品量?
2、餐饮业中的其他中小型餐馆会不会效仿之前海底捞的方式涨价?
涨价又降价,这样的海底捞你还会去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