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某市 熙北路
某一年某一个下午,她走在熙北路,抬头看到俄语培训的广告,那时,她已工作好几年,月薪不低,但不喜欢当时那份工作。她拿起手机打电话给某人:“我不想上班了,我想学俄语或心理咨询。"某人说心理咨询是跟人的负面情绪打交道,建议学俄语。
她走进一个培训班,老师正在教字母,她听了五分钟。下楼,取钱,上楼,报名。第二天,去公司辞职。一学两年。
场景二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
在杜尚别机场,作为一个展团翻译的她要回国。一位中国男子走过来,“美女,能帮我们带一本护照回去吗?” 他递给她一本护照和50元人民币。她收下护照,“钱就不必了,都是中国人,举手之劳。”
一个月后,一位不认识的男士打电话给她:“我的国外公司需要一名翻译,我的人把你的号码给了我,你可以跟我们一起工作吗?” 他甚至都没有测试她的俄语水平,大慨因为他们的人遇到她时,她人在国外,是70多人的翻译。
场景三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
她在办公室刚坐下两分钟,某机构工作人员过来了,说:“请跟我走。”她上了那人的车,车窗里看到门口某塔吉克翻译的身影,她知道,是他打电话给某机构人员报信。
在某机构,反复盘问她,签证是怎么办理的,谁发的邀请函......对方有两个人,一直用受过专业训练的鹰一样的眼神盯着她。四平方大的房子里,三个问题问了五个小时,不让喝水,在她抗议下有人监护着上了一次厕所。最后的几十分钟,她出现了疏漏,比如,她先说过她给谁打过电话,后来她又说没打过.......对方拿出一张纸,上面写:“我在塔吉克斯坦国家机关撒谎。”
她扫了一眼:“不签,我看不懂。”对方说,一下午你都听懂了。她答:“其实我并没有听懂。”就是不签,对方放人。她深信作为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没有犯法,腰杆需挺直。
场景四 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州
她坐在办公室里,突然窗外浓烟滚滚,手机响了,电话里说水泥库倒了。她急忙跑出去,到现场,四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两座。她跟哈方的一把手一对眼,同时说:“清点你们的人!”所幸,没有人员伤亡,而那两座倒下的库,在倒下之前的三天,她每天跟工程师上去调参数,工程师调,她跟主机房对话。
场景五 乌兹别克斯坦 塔什干
在一家中国饭店,她召集了几位才认识的中国人 ,桌上摆着乌国三个果汁厂的样品。她在两周内考察了本地五家工厂,去一家一般要喝四十多种果汁,喝到要吐,品尝不出口味差别。她想了个办法,找了几位朋友帮忙,葡萄味的,分别喝三个牌子的;苹果味的,分别喝三个牌子的......她记下他们的评价,最后作出选择。
场景六 俄罗斯 圣彼得堡
在一座国家公园,她正在散步,一位老人叫住了她,给她讲了许多上帝啊信仰之类的话。她看见了一帮人,他们在公园里传教。那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人们聚在一起唱圣歌,非常宁静,非常优美。她禁不住听呆了,过了许久,她转身离去,扩音器传来老人的声音:“悠俐娅,我为你读一首诗。” 她好诧异,回过头去,站到老人面前。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一座风景美丽的公园,为她吟诵一首诗。她大慨太激动了,只知道老人读的饱含深情,没有听清内容是什么,估计是一首圣诗。临走,老人送她一本俄语版《圣经》。
场景七 湖南 天门山
她哼哧哼哧爬着天门山,天门洞遥遥在上,忽然听到有人讲俄语,在国内内陆城市,实属稀罕,觅声望去,是一对外国夫妻。她立刻奔过去跟他们愉快地聊起天来。他们是一对来自以色列的前俄罗斯公民。让她惊诧的是,他们年纪已过60,中文只会一句“你好”,没有翻译,没有导游,丈夫在以色列通过网络订好行程,夫妻俩把中国著名景点转了大半。
她仍然喜爱心理学。有一天看着一位已经小有成就的咨询师朋友,她想,如果那个下午,她作出的决定是学心理学,此刻她会不会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咨询师了?
人生没有如果。
她还是庆幸半路学习了俄语,俄语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她的闲暇,爱好是看俄剧,会感动,会落泪,会大笑。与这些俄语国家的人们交流,让她收获了许多,学习了他们的幽默、乐观。他们的口头禅是“Всё будет хорошо! ”一切都会好的!
2016年大年三十夜里十二点整,跟她一起工作过的哈方一把手瓦西里,从哈国打电话给她,祝她新年快乐!一个老外,时间卡的那么准,她满心无法言语的感动。
她最喜欢的一句俄语谚语: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 чем никогда。直译是:晚到总比不到好。意译是:永远不晚。
人生走到现在,她并不对当下的自己满意。并没有达到什么可炫耀的成就。
在国外亲历了许多在国内一生不可能遇到的事情。当她有一天醒悟,她还有一个写作的梦想,她明白这些年国外的经历,给她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从前,她是一个用俄语说话的人,是一位俄语翻译。
现在,她开始用笔说话,她要徐徐变成一位优秀的写作者。
永远不晚。
她,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