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一出生都被植入一颗善良的种子,如果得到足够的阳光爱抚和雨露滋润,这颗种子一定会盛开美丽。如果它遭遇到不合适的土壤,或者直接被扼 杀在萌芽状态,忘却善良的本性,邪恶就会膨胀。
女儿参加中考的第一天上午回家,像见了天下奇闻一般,用不可思议的惊讶口气和我汇报,上午考场上竟然有同学睡觉。中考,在她眼里是一件很严肃也很重要的事,虽然学习上没有倾尽全力,但对待考试的态度很端正。所以,对于在中考考场睡觉这件事,她不能理解。
我也心下暗暗思量,这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可以这样的任性妄为,让自己内心深处的小邪恶在这么严肃的事情上也可以迸发出来。
其实,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拿着满满的爱去迎接他们,但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爱自己的孩子吗?
从孩子咿呀学语到孩子据理力争,仿佛眨眼间,那个可爱的萌娃娃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熊孩子,面对“熊孩子”,我们除了絮絮叨叨他的缺点,就是大吼大叫他的调皮。但你有过多少次,曾经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在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时候,你不是去倾听,而是漫不经心的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应付,久了,孩子不会再和你交流。因为他的表达没得到及时有效的对接,慢慢的他会懒得和你说话。
在孩子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你不是去鼓励,而是毫不在意他因为自己努力取得小成就的喜悦,久了,孩子不会再和你分享。因为他的成功没有得到有效的赏识,渐渐的他会失去好胜心。
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你不是去同理,而是满不在乎他的一时情绪宣泄,甚至简单直白的解决,久了,孩子不会再和你沟通。因为他的情绪没有得到相应的疏导,也会逐渐丧失正面应对挫折的能力。
在孩子违反常规急于和你解释时,你粗暴的打断他,自以为是的去评判对错,武断的要求他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久了,孩子会压抑着自己,等积蓄到他可以抗争的力量,他就会奋起反击,出格叛逆。
记得有个做心理咨询的好友说起,经常会有家长带着逆反的孩子去找她做咨询,每次和孩子倾心交谈后都会感觉很累,心特别累。
各种类型的叛逆案例触目惊心。有的孩子会一直带着帽子低着头,家长在一边拘谨的不行,等家长离开倾心和孩子交流一番,孩子会委屈的泪流不止;有的孩子会拒绝和家长同桌吃饭、正面交流,家长只能通过从门缝塞纸条这种方式去和孩子“说话”,·面对咨询老师会充满敌意;有的孩子会在家一直拉着窗帘,不喜欢光线太亮,仿佛心灵照不进阳光阴霾一片,会拒接直面咨询老师。
这种种的行为,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叠加所造就。而孩子的逆反大部分原因是源于我们家长没给孩子提供健康而适宜的成长环境。
如果我们家长放低姿态,还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过程,让孩子自然成就,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成人的心理需求强加给孩子一定的人生高度。 如果我们家长能在孩子需要倾听时我们学会用心倾听,在孩子需要关注时全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平等交流,和孩子同欢喜共患难。如果我们家长不给孩子成长的土壤埋下逆反的种子,能淡然的陪着孩子走过每一段路·····
孩子的童年很美好,等待长大的日子却很漫长。脚下的路自己走是踏实的成长,刻意修整的路会有一种看上去光滑却经常硌脚的无奈。孩子越大,我们看到的是越多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的眼光欣赏他。很喜欢这句话,其实真正爱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拿孩子的缺点说事的,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一段就是踏着自己的错误走过来的。
愿我们家长以初心相伴,陪伴孩子走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携初心前行,用善良开出一朵最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