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做个小调查,我们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小时候爱哭的?谢谢。有多少人会自由奔放嚎啕大哭?谢谢。有多少人是小声哭的?谢谢。有没有人是只掉眼泪不出声的?谢谢。我自己是只掉眼泪不出声的。我小女儿基本会哇哇大哭的。
再做个调查,有多少人你小时候哭大人允许你哭的?有多少人你一哭,父母或者别的什么人就会羞羞脸、或者用各种办法让你停止哭的?如果可以选择,你想他们允许你哭还是制止你哭?
好不好奇我为什么做这两个调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雪在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一书中写道:“孩子的情绪能量急剧上升,肾上腺素大量分泌,通过哭闹的过程,孩子的情绪能量逐渐耗尽”,第二天又能能量满满地玩耍。“这是身体自动释放创伤的过程,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孩子本身对各种体验没有评判,全然经历过,就会既不执着也不恐惧任何一种状态,发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而相反,李雪说:“本来哭闹中的孩子不得不停止肢体动作,忍住抽泣,进入平静状态,这种平静不是创伤释放后的真平静,而是能量的冻结,即创伤的能量卡在体内。”能量卡住的后果是什么呢:可能是恋爱时对恋爱对象的过度依赖,任何小事都要问对方,有对方陪着才肯出门,要对方寸步不离地守着自己,经常对对方做出愤怒的攻击行为,俗称无名火。而如果你结了婚,可能你的爱人和孩子都会成为这种过度依赖和无名火的承受者。听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起过生活中经历过或者耳闻目睹过的一些类似场景呢?如果下次再遇到,欢迎你试着用这个角度去理解。
以上,我们知道情绪压抑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那么要怎么做才能释放创伤并发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呢?当面对的对象是孩子,那就是给予足够的爱和自由,让对方相信爱,敢于将创伤释放出来,能量流动起来,情绪来了会走,自然不会卡在体内。
举个小例子。
有一次晚上,一位妈妈和女儿出门散步,小姑娘的某个要求没有得到及时回应,便撑着电梯门嚎啕大哭起来。妈妈情急之下把女儿拉离电梯门,女儿以为妈妈对她生气才拉她,更大声哭起来,手也拍打起妈妈,妈妈很无奈、很生气,脑袋嗡嗡作响,还好那一刻她想起台湾心里治疗师黄锦敦和黄士钧写的一本书《陪一颗心长大》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哭,妈妈陪着你,无论多久。”妈妈舔舔舌头,努力说出这句:“如果你想哭,妈妈陪着你,无论多久。”本来大哭的小姑娘瞪大眼睛,眼泪鼻涕挂在脸上,又嘤嘤哭了几声,拉着妈妈坐电梯散步去了。这个故事中,妈妈接纳和陪伴孩子,而不用别的行为阻止哭闹,我们注意到小姑娘的能量是卡住了还是流走了?是的,她的悲伤、愤怒的能量流走了。
我想,当下次你面临自己或者一个人的情绪时,已经做好自己的选择了吧?最后,让我用诗人鲁米的一首诗《旅舍》来结束今天的演讲: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个旅社,每天清晨都会迎来新的客人,
欢乐,忧郁或怨恨,
一些转瞬即逝的念头,
就像是不速之客登门拜访,
欢迎他们,并热情款待每一个客人!即便他们是一群悲痛之徒,
蛮横的扫荡你的旅舍,清空你的家具,但依然应该对其以礼相待。
他们为你的旅舍清空所有,
也许是为了让其容纳新的快乐。
无论是消极的念头,羞耻感还是恶意,你都应在门口笑脸相迎,
欢迎他们进来坐一坐。
无论来者何人,都要心存感恩,因为每一个远道之客,
都是被派来的信使,为你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