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焦虑

听说明天要小组讨论,我们会焦虑;听说同龄人刚毕业年薪二十万我们也会焦虑;听说知识付费时代写文章很赚钱我们仍然很焦虑。好像生活中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让我们心慌不已。于是,我们一边劝自己不要焦虑,一边焦虑着,日复一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到底如何才能避免焦虑?在《如何才能不焦虑》这本书中,三位作者从焦虑的原因、焦虑的作用以及如何避免过度焦虑,为我们揭开焦虑的面纱,提供了避免焦虑的有效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柯夫曼博士提供心理治疗的时间长达60000小时,辛尼斯基博士担任数个机构的咨询,奥康娜博士则和柯夫曼博士共同开了一家心理诊所。正是基于他们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 《如何才能不焦虑》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谈话。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焦虑的意思是“感到烦恼和麻烦”,它伴随着恐惧、担忧、不安。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如何才能不焦虑》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一个焦虑公式:焦虑=威胁+关切。这个公式表示:焦虑开始于你感觉到威胁的存在以及你对威胁的在意。

比如说,明天要小组讨论,是一个威胁。而你是小组的成员之一,因此关心小组讨论的成败。这两件事组合在一起就会让你感到焦虑。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对于焦虑,我们可以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干预。改变对威胁的认识,或者改变关心。如果你认为小组讨论即使失败也没关系,那么“小组讨论”这个威胁就会变得对你不重要,焦虑就会减轻;如果你减少关心,认为它对成绩影响不大,焦虑也会减轻。因此,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你的认识。

前面说过,焦虑来自对威胁的关切,它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日常生活中,焦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拒绝否定的恐惧。

资源不足可以理解为“缺钱”。缺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有些人会认为缺钱不能吃龙虾,只能吃泡面,从而变得焦虑;有些人认为缺钱带来挫败感,比如你的同学年薪三十万,你却是一个待业青年;另外一些人,需要很多的安全感。“可能缺钱”的想法支配着他的神经。

对未知的恐惧容易理解。家族有糖尿病史,即使你没有得这种病,也会惴惴不安。

被拒绝否定的恐惧很常见。当众演讲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的演讲没有意思、去面试害怕别人说自己不行、买的衣服怕别人说不好看。都来自害怕被否定的恐惧。

焦虑一定是不好的吗

既然焦虑总是让我们心神不宁,那它肯定没什么好处吧?其实,健康的焦虑是有好处的,是为了提示我们危险的存在。

比如说绵羊看到老虎就要逃跑,因为它看到了老虎这个威胁,并且想要存活,这是它的“关切”。于是,绵羊拼命逃跑。再比如,当你看到别人努力工作,也会变得努力,因为你想避免被解雇这个威胁,你想要保住工作,这是你的“关切”。这些焦虑都是健康的,有利于个人成长。

那么,什么时候焦虑开始变得让人讨厌,变得不健康?当你看到别人年薪几十万,自己却只顾着焦虑恐惧,无暇努力;当你可能患上遗传糖尿病的念头时时萦绕在心头,焦虑就开始变成敌人。正常的焦虑虽然偶尔影响我们的心情,但对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困扰;不健康的焦虑直接影响生活。

如何避免不健康的焦虑

当焦虑困扰我们,但又不那么严重的时候,我们可以自我引导。三位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21个远离焦虑的简易方法。因为很多人的焦虑都来于“资源不足”或者“失去控制感”。在此列出能减轻这两种焦虑的三个小方法。

1.制定计划。前面说过,焦虑是对危险的感知,而混乱正好可以释放危险的信号。一个人变胖之后会更加不加节制地吃东西,更难减肥。因为他对自己的体重失去了控制感。此时,只要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去执行,情况就会变好。

2.厘清职责。也就是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的时候不要喋喋不休说生活的事,玩乐的时候,也不要去想工作,否则将一团糟。

3.不要逃避。遇到“危险”我们会自然地逃避。比如说你想写作挣钱,但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却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刷手机让你感到愉悦。既然愉悦,下次再准备写作的时候,还是会刷手机,变成恶性循环。

焦虑的种类有很多,每个人都会焦虑。正如《如何才能不焦虑》一书中所说:真正理解焦虑公式很重要。对于那些对个人成长没有大影响的焦虑,减少关切;对于那些本来可以促进成长的焦虑,付诸行动,解除威胁。如果焦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自己也无法调节,一定要积极寻求心理治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