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
当你看到他整宿上网、打游戏、躺在床上睡到上午的时候;当你吃着家常便饭而他感到不合口味难以下咽的时候;当你兴致勃勃地游览风景而他觉得索然无味让你也感到扫兴的时候;当你在家里做事而他插着耳机当你不存在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到底是怎么了?
小时候,我看到的粉嘟嘟的脸庞明亮的眼睛哪儿去了,牵着我的手问这问那的好奇声音哪儿去了,整天缠着你要这要那的撒娇神情哪儿去了,在你面前暴露着的仰慕眼神哪儿去了,整天跟在后面像个跟屁虫似的那个小人哪儿去了,是谁夺去了我心中天真烂漫的天使一样的孩子,造化之神呀,你真是会开玩笑,难道我20年的付出,我脸上的皱纹,双鬓的白发换来的就是对我这个父亲尊严的挑战,留给我这个父亲的是孤独和失落。
你大声地叫喊,严厉的呵斥,甚至是气急败坏而他还是我行我素,莫名其妙不知道你为什么发火,这时候你是否有了放弃的冲动,深深地失望和挫败感占据了我的心。
回想起自己十八九岁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责备我上进心不够,没能好好考虑自己的前途。父亲说个不停,我心中郁积的叛逆的火花越积越多哗的燃烧了,心中的傲气和自卑,现实的平凡和挫败一下子汇集到一起,随着年轻的冲动迸发了出来,撇掉手里做活的家具,一个月都没回家,甚至一年都没和父亲单独面对。父亲谅解了我,我上学走的时候,父亲背着被子,一路沉默着送我到车站,最后招手告别的情景历历在目。自己当时也是这样的年龄,给父亲带来过无尽的烦恼。青春期的男孩子,挑战的就是父亲的权威。我慢慢的释然了,如果没有这种挑战,如果事事都服服帖帖这是男孩子吗?
人说到底总是一种动物,只不过人具有了理性思维,有了更高级的情感,但是总脱离不了动物的属性。青春期正是挣脱束缚,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在这样的年龄就该有对权威的挑战。
想到这里我的心平静了,孩子毕竟正在成长,我们都是从那样的年龄过来的。我给父亲带来过辛劳、忧郁和火气,父亲宽容的谅解了我。也带来过欢乐,欣慰和骄傲,心甘情愿的为我付出。现在我的儿子给我带来过无尽的欢乐,我以儿子为骄傲,他的天赋比我要高,从小的成长很健康,学习成绩让我骄傲,他大学阶段不让我们有一丝一毫的担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我们很欣慰。我又有什么需要生气,凭什么感到失落。我检讨我自己,是我还在用几十年前的眼光看现在的孩子,用几十年前的教育方法要求现在的孩子,还是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尊重我们,不听我们的话。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文章《作为父亲应该有点童心》中是这样写自己父亲的: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几岁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给我点上火。”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子关系。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看到这样的话,作为父亲的我感到震惊,真的可能做到这样的父子吗?我检讨自己。
我们总是在无意当中,拿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拿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让孩子去完成,说到底总是我们用自己的自私,用我们被现实扭曲的心态,用沿袭下来的父亲的权威在破坏着我们的父子关系。
父子一场,在一起的时间到底能有多少。从十多岁开始,我们父子之间的沟通就是很简单的几个词语:“作业完了没?”“考试多少分?”小时候,我在外面工作,上高中了孩子又去了外地,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想想我的孩子在外面上高中,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拿一个只能发信息的手机,我们通话的时候只是叮咛孩子吃好饭,锻炼好身体,搞好学习,再没有什么交流。上大学了,他自己选了自己心仪的最有挑战的专业,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基本没让我们操心,带给我的是骄傲、欣慰和满足。我有什么资格,又有什么能力去要求他顺着我,按我的想法去做事,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他的父亲?
孩子在外努力打拼,独自安排自己的生活,重新建立自己的人脉,承担课程的压力,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他回到家里,也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那样的放松,而我们认为他不符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让生活中的烦烦恼恼,日常琐事把我们的日子弄的不由自主,把我们的时间弄成了碎片,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对现在的电子产品天然有一种抗拒,我们还在要求电子时代的孩子过我们过去的生活,能做到吗?
我们用我们的年龄显示着我们的优越,用经济的绳索绑架孩子,听不懂他们跳跃的语言,感触不到他们无比丰富的内心,却用我们既成的模子约束他们,砍掉他们已经伸展开来吸收各种信息的触须。
我放低姿态试着和孩子沟通,我请教他游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学生现在思考的是什么,国际上你争我夺到底是为了什么,政治人物的言论有什么得失,物理学有什么新的方向,你在学业上有什么打算,等等的问题,儿子侃侃而谈,思路清晰,分析的有条有理,我落伍了。我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看到的是谁挣了多少钱,买了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样的东西,如何保养好身体。世俗生活已经迷失了我们当初的方向,我们沉浸在名利场中,不能自拔。言谈之中我恍惚找到了自己当初意气风发的影子,生活已经让我们沉沦,我们还在毁灭孩子的英气。把孩子也往泥坑里拖。
而好多人误解的消磨孩子时间的游戏,儿子告诉我,可以锻炼思维,放松心情,开阔视野,交友互助,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
当我们平等交流,互相打开心扉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生活是那样和谐。儿子帮助我设置了应用软件,便于我办公,教给我使用方法,让我轻轻松松的收集资料制作文档。
我们的角色变了,我觉得我有好多的东西要向孩子学,而我们往往放松了自己,找好多的借口,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我们应该检讨。
作家麦家文章中回忆自己十几年和父亲不说话,在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节目中,流着眼泪念着写给儿子的信。三代人,两对父子,青春期的恩怨让好多人产生了共鸣。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个性自我觉醒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成长过程。尊重孩子,倾听心声,放平心态见证孩子个性的成长。陪同孩子,关注孩子,平稳的度过这个让好多人头疼的日子。父亲和孩子共同成长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假期结束了,看着孩子背着背包,拖着行李箱远去的背影,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父子情深,从此经历的越来越多的风雨他将独自承担,面临的好多人生的抉择他将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