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的一份讲演稿,里面写道:心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但心的本质就是真善美。
他的“心之多重结构”的理论耐人寻味。心从里到外,由真我、灵魂、本能、感性、理性这五层组成。核心是真我,真我就是真善美,具体来说,包括坦诚心、上进心、谦虚心、反省心、感谢心、知足心、利他心、乐心、勇猛心,等等
所以所谓修心养性,也就是活出真我自我,即提高心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真善美,时时事事让良心、让真我释放光彩。
如何提高心性呢?
稻盛先生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六条,就是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称为“六项精进”。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凡事求助己就是这个道理。
②“要谦虚,不要骄傲。”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就,特别是掌握权力以后,人就会傲慢起来,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伟人也很难免俗。所以谦虚谨慎是美德。
③“要每天反省。”即使很勤奋,但人有时还是会偷懒;即使告诫自己要谦虚,但因为有小人奉承,人还是禁不住傲慢,有时还会发脾气。坚持每天反省,就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坏。这条修行必不可缺。
④“活着,就要感谢。”人若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得益于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就会生出感谢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灾难看成磨炼心志、增益能耐的机会,因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并更加努力的话,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越是逆境的时候越要感谢,这是最好的修行机会。
⑤“积善行,思利他。”这项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无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为他人好,真正利他,才是有效的修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实践上述五项,烦恼就会大大减少。但人毕竟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失败、打击和委屈时,难免痛苦烦恼。这时候,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只要坚持这六项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稻盛心学的核心是什么?
从良心和真我引申出来,在心中树立一个明确的判断基准。这个基准用一句话讲,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换句话说,不是把利害得失,而是把是非善恶作为一切判断和行动的基准。
全书有5个章节围绕6项精进,徐徐展开。6项精进看似简单,类似一些大道理,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当我们处在顺境的时候,可能是6项精进的内容表现的并没有那么外露。
可是当我们深处逆境的时候,当我们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冲突的时候。
当我们自己做企业,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冲突的时候,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冲突的时候……
所有这样的时候,才考验我们的良心、自我。比如说: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从行动上体现“积善行、思利他”,这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修“心”的时候。
顺境的时候,我们容易感谢每一个对我们笑的人,可是逆境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做到怎么去感谢么?我们容易怨天尤人,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做到感谢真的不容易。
每天反省这一条,其实也不容易做到,先不说每天反省,就是每天记或者说每天复盘,真正做到的人也很少。
还有付出,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拼尽自己的全力,就说事情不成。细细想来,每一项仅仅在生活中都有对应的例子。
正是因为每一项都不容易实施,所以才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修行。
尤其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时心不唤物物不至。”
这个论点是稻盛先生分享了自己害怕肺结核传染的例子,因为自己极度害怕,所以肺结核真的找上了自己,反观父亲和哥哥一直很乐观的态度,内心没有惧怕反而疾病不会找上他们。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稻盛先生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一样,时刻修炼自己的内心,所谓借《心》修心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