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没有那么矫情,只是希望能够打破现状,做出些许改变。
01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
“假如”、“如果”这种字眼,总会给人带来几分臆想的美好,歌颂的人以为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听的人感同身受,慢慢咀嚼后,哭的稀里哗啦。
真是可惜了那些美好的词汇。
总之,我对那些如果的美好从来不抱幻想,更何况是过去的事情。只有未知和实实在在的当下,会让人兴奋和焦虑。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自己就是歌词中所描绘的那种人——“年少无为且自卑”。没有天赋、没有特别擅长的事情,偏偏还死要面子、自尊心强,只能自我鞭策,野蛮生长。
所以相对于别人,对舒适区有一定的敏感度,一旦发现自己没有进步,就会抓耳挠腮,缺发耐心。
陷在那样的现状里,只会让人更无助和过多的抱怨。再加上意志不坚,总会受外界环境影响。
意识到这些,发现面对真正的自己,才能内心平静,内心平静才会有前进的力量。
02
于是,给两年后的自己写了封信
希望自己更好而已,没有一点点关于别的,比如世界和平、环境变好、社会和谐等等。上述的期望符合当下“精致利己主义”的浪潮。
读了很多年的书,到头来还分不清仁义道德,也没有找到个人安身之处,只是随波逐流地希望自己变的很好。
如今再看这段对两年后自己期待的话,心里有一点点的慌乱。因为我不知道两年后的那个更好的人是不是真正的自己。
寻找自己才是我当下的终极命题,而寻找个人存在的意义,是每一个有思考力的人都在做的事情。
03
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黄有璨老师曾经在《完成个人升级需要突破的三重枷锁》这篇文章中提出,人生三大枷锁:生存、有所求、意义。
他把意义当做自己相信的信念和内心回归平静的去处。
如何解脱这些枷锁呢?
“挣脱束缚的努力,一般可着力在两方面,要么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工具,要么是寻求站到更高处对其进行超越的思维模式。此两方面,单独从哪一端去努力,都很难得到真正的成功。若只重方法和工具,常会陷入围城,离开了一个困境,却发现来到了更大的困境中;而若只重思维,将时常会无力应对现实问题,成为某种变相的逃避现实。”
这三个问题会时不时在日常生活中拷打灵魂,生存和有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行动得到满足,而意义需要顿悟。
“与前两重枷锁不同,此重枷锁更重思考与相信,而与具体行为行动关联较少。若可以破之,你将可收获彻悟与巨大满足,亦将彻底挣脱束缚,获得自己期望中的自由,可以将自己的内心将何去何从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随波逐流听天由命逆来顺受。”
因为第三重枷锁是一个纯内在的东西,因而破解之道也唯有从内部去求破。简单而言,既然当下想不明白,你就需要去花时间让自己能够想得明白,及至最后,可以让自己有所相信。
也许有很多次,你都觉得自己快崩溃了,迷茫感和孤独感像细虫一样弥漫,你明明想要安安静静、简简单单的生活,但总会在猝不及防的时刻突然惊醒。
不要难过,也不要害怕,在你每一次跟自己较劲,扩大认知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接近自己的归处。最怕的不是挣扎和较劲,而是向生活投降,然后对着挣扎的人说:大家都这样,别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