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4期“月”专题活动。
家乡的中秋节充满了烟火气,每一个节日背后,是无数个日子的蓄势待发。人在一起重要,心在一起更重要;心安当下,心团圆,才是真团圆。所谓月是故乡明,说的就是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对中秋节的美好记忆,总是停留在孩提时代,印象最深的第一个记忆是打月饼。每年一进入农历八月,人们就开始打月饼。打月饼的由来是因为月饼面坯放入木质模具后,要不停敲打才能脱下印上图案的月饼坯子,所以制作月饼的过程就被叫做打月饼。打月饼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源于古代,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食品,带给人们美味和欢乐。
对于70后的我来说,月饼是小时候的干粮,是上学时候的零食,早晚饭可以当主食,省事又耐饥。我家乡的月饼是空心月饼,八月十五之前家家户户都会打很多月饼。等到八月十五晚上拜完月亮之后,母亲就会按人头分下去,那可是小时候的我最期待的美食。
空心月饼是用熟油和上白面,用白糖、红糖、芝麻、碎花生仁、核桃仁、青红丝等拌成馅,在雕花的月饼模子里拓,磕出,在抹过油的热鏊烙,放入鏊下与火有适当距离的炉壁内烤而做成的月饼。
空心月饼是山西的一种特色月饼,和苏式,广式月饼口感截然不同。烤好的月饼皮非常薄,口感香,甜,酥,脆。因为烤好的月饼基本没有什么水分,所以可以存放的时间长些也不会变质。小时候,好多人家的空心月饼放到过年还可以吃。
家乡的中秋节,第二个不可少的环节是八月十五家家户户点云儿香。
家乡交城县千年以来就以盛产独特的香火而闻名,之所以说这种香火独特,就在于这种香大多以古篆书的福、禄、寿、喜为图案制成,一柱香竟能燃烧5~6个小时。
交城大营云儿香是地方方言的口误,应该是圆儿香,是在明朝宣德二年,从山西大同府东胜州由宁化王部下的孟姓族人传入大营的。现在两地都在同时制作圆儿香。八月十五和过年燃香,象征团团圆圆,家庭幸福美满。云儿香官名篆香,最大的篆香可以燃烧三天三夜。
交城云儿香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片小小的香,制作工艺却非常讲究。用提壶将开水倒在配好的榆树和柏树制成的木粉里,然后不断搅动木拐,边加水边掺面。一刻钟后,把铲好的木粉面再拆开小块放在露天晾晒。过十分钟,把原料面重新拿回作坊,和成长条的圆柱形,放入了压条机。压成木粉条端到工作台上,接着慢慢地拉起线条,在写着古篆字模具的凹槽里回盘,这一步骤要求香条绝对不能断,必须一条线盘到底。盘完之后,取出一种交城文峪河中特有的剪草进行穿线固定。“云儿香”才算制作完成。
点香、摆供、祭天地祖先是我们民族古老的风俗,只要有这样的民俗还在,“云儿香”这种古老的手艺就不会失传。
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的理解是,八月十六出嫁的姐姐在这一天都会回娘家。我家姐妹多,八月十六特别热闹,姐夫们都会下厨房,每个人都有拿手绝活,他们在厨房显身手,
炒菜最厉害的是二姐夫,他的厨艺堪称饭店大厨,围裙一围,麻利地配菜备料,噼噼啪啪,十几个菜就上了桌。
剁菜和调饺子馅是妈妈的事,我们姐妹几个一起包饺子。二姐擀的饺子皮很快,一次能擀两个皮,她一个人能供我们五个人捏饺子。
男人们聊男人们的天,我们女将们说自己的家长里短,外甥们都高兴地在院子里打打闹闹,这样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
12年妈妈走了以后,这样的热闹永不再来,那些画面成为永远的回忆。我们五姐妹相继成为别人的奶奶或姥姥,曾经共同的热闹和团圆的幸福分成了各自的热闹和幸福。
最美的时光都在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