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有界限感,感情才不会变成束缚。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边界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很多时候,突破界限就是走向尽头。
1、
我一个前同事,有一个在一起八年的女友,女友在老家考了编制内工作,他在省会城市摸爬滚打,眼看俩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也不见他着急,事业更是不见起色。
那时候有同事问他:“你和女朋友谈了那么久了,可以结婚了啊。”他的原话是“不着急结婚,再等几年”。
但是大家都觉得他可能想拼搏几年再结婚吧,后来公司来了新的女同事,由于俩人在业务上有交集就慢慢的熟悉了,我们经常看到他俩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休息时间一起聊天,相谈甚欢,甚至一起坐车回家、出去玩等,有其他部门人员以为他俩在谈恋爱。
我们也曾暗示过他,他没有要和女友结婚的想法,也没有和女同事保持距离的意思,后来也不知他和女友怎样了。
好的感情是彼此拥有边界感,而这个边界感是有弹性、有分寸的。人成熟的很大标志就是边界感的建立,一个有界限感和责任感的男人,在与异性的关系中,把对另一半的重视和保护看的很重,懂得适可而止,保留底线。
2、
姑妈做了几十年的全职太太,家里的大小事情都需要她操心,大到子女升学、工作、成家,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正是由于家里的许多琐碎的事情让姑妈有了一种“非她不可”的错觉,在常年累月的积攒中慢慢释放出事事躬亲的姿态。
表哥当时本可以签油田的工作,在外人看来编制内的工作是及其体面的,姑妈却犹豫了说表哥受不了那个苦,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工作,就将此事搁浅了,之后也没等来好的机遇,表哥也就次错过了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直到现在也没有稳定的工作,而这也是姑妈一辈子的痛,她时常后悔说,早知道当初把这个工作签了就不至于是现在这样了。
所以姑妈便将这种后悔加在我们其他晚辈身上。今年我在年前辞职,但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及时找到工作,心态本就奔溃却在姑妈的一顿电话轰炸之下更加“心力交瘁”,姑妈并想将这种思想灌输给我父母,好在父母一直都尊重我的选择,不会过多干涉我的工作及其他事宜。
父母和孩子的边界感的似乎很弱,但又很强。父母总是在各种反面要求子女听从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而不会考虑子女是否喜欢,是否需要,只是一味的自己认为好的就强加于子女身上,父母之于子女应该要留有一定空间,对于孩子的决定,尊重但不强求;对于孩子的生活,祝福但不打扰,给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能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3、
有个朋友,前段时间约我吃饭,觉得他人不错便赴约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四个小时的时间,其间一直在和我谈论其他朋友的事情,其中有一些事是朋友告知于是秘密的事情,他却都对我“和盘托出”。
我很感激他对我的信任,但同时我也很忌惮他的“无话不说”。
朋友之间能够长久相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具有边界感。我们总是会用“朋友”的名义来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自发的认为朋友就应该无话不说、就应该知无不言、就应该事事须知、就应该强加观点,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两个人即使在亲密,也是各自独立的人,有着不愿被他人踏足的领地,把握与人相处的界限感,明确此刻的自己是什么人,该做什么事,做出得体的处理,才能换来皆大欢喜的局面。
有边界感的人能够在自己的事上不犹豫,在别人的事上拎得清,做什么,说什么都不会触及到别人的逆鳞,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契约关系,哪怕年长也不意味着自然还有“教化”别人的权利,和没有边界感的人只能保持距离,不逾矩、不僭越是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