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迷恋王阳明的心学,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说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炼中不断反思、修炼,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知行合一无疑是为了达到心即理的一套方法论,那么遵循内心的良知,良知究竟有多强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最近我看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第三章关于心智模式的见解颇为深刻,我觉得,致良知,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升级我们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初探
相信大多数人在看到自己星座的性格描述时,总会有这样一种体验:这明明就是我的性格嘛!一方面,我们总会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去自动匹配那些与这些性格描述相似的过往,另一方面,我们往往会由于对“星座性格”的相信,而慢慢地发展成为了那种性格。星座的性格描述让他们看到那样的世界,也让他们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后按那样的性格来生活,最终活成那样的人。
我们总习惯于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和记忆构建出一个我们假设的世界模型,再对这个假设世界作出反应,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佛教禅宗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有形的事物),用心智模式来解读的话,就是说:一切真实的实物都是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式对于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是时候给心智模式下一个定义了,我们戴着不同的镜片过滤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我们还用我们不同的经验和记忆来解释这些信息,这个看不见的“镜片”和一套固定的“思维程序”所搭建的内在世界模型,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le)。
心智模式再探
心模式对于我们影响巨大,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幻想世界,然后再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实现。
有一句祈祷词是说: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其中体现了心智模式的智慧,找到那些我们内心世界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纳。
心智模式是根植于我们心里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终探
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分为四个阶段:不知不觉(混沌)——后知后觉(察觉)——当知当觉(醒觉)——先知先觉(超越)
我们常年生活在我们的心智模式之中,就好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混混沌沌,这一阶段叫不知不觉。
当我们找到一个契机,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有了差距体验,才会开始慢慢地对自己想象的世界有所察觉,这一阶段叫后知后觉。
随着这样的经历越来越多,我们会越来越快地意识到这些差距,进入了新的阶段:当知当觉。
最后,我们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替换自己的固有模式,而挑选更好的模式来应对,这个时候,开始先知先觉,实现自我超越。
这四个步骤,是心智模式升级的必经之路。
阳明心学与心智模式
按照我目前粗浅的对阳明心学的理解,所谓心即理也,真理就在外面心中,但必须要去事上练,靠实践来验证自己心中的真理,而不是在外面再寻找真理,知行合一,最终达到致良知的境界。
古典老师的心智模式的理论也同出一辙,我们内心决定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只要不断地去实践,我们才能升级我们的心智模式,拆掉我们思维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