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开了专业课,我也慢慢回归到生活的轨道上来,你知道的我总是在画画的时候带上耳机执拗的单曲循环一首歌。突然觉得《旅行的意义》里的歌词还另有一番意味。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你勉强说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
大概这样的爱情都是做出来的吧!
朋友经常参加一个行业内的聚会,碰到一些优质的职场女性。
各个把自己养得貌美如花,事业都创得霸气腾腾,家庭也又照顾周全。
她对我说:“真的好气哦。”
人家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肤白貌美又多金,总是保持着足够的神采奕奕.最重要的是就是这样的女人,她和她老公的感觉就是“强强联合”“恩爱如初”。
我听完心里早已经跪地不起了:为啥人与人差距那么大呢?
曾经请教一个比我大的姐姐关于爱情,直接就被她给折服。
她说,“去年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忙,我老公也是。但我们无论多忙,哪怕一周只有2个小时,能在机场或者火车站停留,我们也会约着在车站喝一次咖啡,谈谈彼此最近的情况。”
“在我看来,低质量的相处,不如高质量的陪伴,哪怕时间并不长。”
“我真的就见过很多人,吵了一辈子,嫌弃了一辈子,然后也到白发苍苍。这种陪伴,对于两个人来说,就是从彼此折磨,然后成为习惯,美其名曰,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的本质,其实是欢喜,而不是冤家。
而很多夫妻,并没有欢喜,只是最后成了冤家,然后就到了白头。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我们为什么要做爱?
除了骨子里很希望找一个人陪伴终身,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除了拥有自己的血脉,很多时候,是因为它赋予每个人单身时候所没有的美好。
就像我曾经说过我为什么不谈恋爱,因为单身的我能够带给自己足够多的乐趣,我自己穷游、画画、手工、写作与生活热恋的不亦乐乎,如果恋爱的那个人带给我的还没有我单身的乐趣多,那我为什么要谈恋爱呢?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
“生命如果不能浪费在我所喜欢的人身上,那我宁愿把生命浪费在自己身上”
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因为某某事某某人选择去将就呢?我想有很多很多吧。
以前我总想着等谈恋爱了,两个人遛狗养猫,好好的逛街看电影去旅行,等有了房子,就好好收纳整理,创造一个温馨的家,等有了很多钱,就去旅游吃吃喝喝玩乐,等老了,就画画养树慢慢散步。
后来,我开始努力学习工作,以后自己养狗养猫,晚上抱着猫遛狗,周末收拾收拾家里出门逛街看场自己喜欢的电影。
其实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自己想要什么比谁都清楚,既然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所以我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将就,我想在遇见喜欢的人的时候告诉他我没有将就是为了等你。
面对一个合适的人,我可以买菜、洗菜、择菜、切菜、炒菜、刷锅、洗碗还乐此不疲,而她只需要在我挥动铲子的时候在我后面抱我一下就够了。
而面对一个将就的人,可能她做完菜摆在我面前我还会觉得菜太少、汤太烫、饭太多,这就是我不想将就的原因。
现在有很多的姑娘都很聪明,知道如何做一个让男朋友省心的恋人,而我好像永远少了那么点相处的智慧,总是把所有的关系都弄得一团糟。要么近到让人窒息,要么远的接近陌生,总是无法把感情处理得游刃有余,分开的时候也不能全身而退。
大概这就是不合适的爱情吧!
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说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有需求的!”小孩需要玩具,大人需要生活,老人需要陪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爱情也有五个层次需要:
第一层,生理需求,彼此陪伴,生理慰藉;
第二层,社交需求,彼此骄傲,愿意“秀恩爱”;
第三层,安全需求,彼此诚意,心理自信;
第四层,尊重需求,彼此鼓励,三观一致;
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彼此成就,1+1>2。
那么最低质量的爱情就是基于简单生理需求吧!再不济就是基于相互虚荣的“秀”,我曾经说过爱情中三观一致是多么可贵,你看文章开头的那些优质的职场女性,哪个不是与老公有匹配的三观和生活态度,哪个不是跳跃了前两个层次低质量的爱情,真正实现了:那句最好的爱情不是低质量的相处,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一米八的大床是用来睡心爱的人的,不是用来和那个叫将就的人凑合的。
因为害怕落单所以去将就,因为害怕现实所以去将就,因为寂寞所以去将就,因为能相互取暖而去将就,为凑合而将就,又因将就而凑合。
最好的爱情从来就不是睡出来的,也不是两个人的基层需求,如果爱情真的沦为我们的需求时,那我们也要选择高层次的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