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笔者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南阳地区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小时候,常常听到村里爷爷辈的人,谈起一些解放前的南阳民国往事。
如,躲刀客(土匪),跑老日(躲日本人),陈庚打邓县,八路军打南阳,内乡别廷芳,邓县丁大牙(大名丁叔恒),南阳王凌云等等。
村里爷爷辈的人,年轻的时候,有在国民党里当兵的,被抓壮丁去守邓县城的,也有去守南阳城的。
也有在我党里当兵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
农闲时候,他们常聚在一起,聊这些话题,也互相争论。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村里爷爷辈的那代人,基本上也都陆陆续续去世了。
那代人真的很不容易!
所谓的乱世,就是乱糟糟的人世间,他们都遭遇了。
说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都觉得是矫情了。
很怀念他们!
写点文字,一方面,是为了纪念那一代不容易的爷爷辈的人们。
另一方面,也回望一下那个远去的时空,也有很多令人唏嘘的历史启迪。
二,独特的南阳
1,南阳地名的由来
历史上,最早的南阳,是指今济源,焦作,获嘉这片地区。
春秋时期,周王室发生内乱,晋文公重耳出兵勤王,迎周襄王还都洛阳有功。
周襄王,就把上述那片地区赏赐给晋国。
因这片地区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晋国称这片地区为“南阳”。
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晋启南阳”。
春秋战国时期,叫“南阳”的地方有很多。
晋国有南阳。鲁国有南阳。魏国也有南阳。
公元前27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宛邑(今南阳市),因其在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遂命名为南阳郡,是秦朝全国36郡之一。
由此,南阳,才开始正式成为中国豫西南这片地区的行政名称。沿用至今。
其它,也被称为南阳地名的地方,就逐渐退出了历史。
自此,南阳,就成为了中国唯一(至少县区级)特指的行政地名了。
2,历史悠久的南阳
南阳古称宛,夏商周秦历朝兴建,距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早期都城丹阳,就在今南阳淅川境内,楚国古都丹阳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
两汉时代南阳盛极一时。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业中心,产铁基地。
西汉时为天下六大都会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故称为南都帝乡。东汉时,是做为陪都的中国第二大城市。
因此,南阳不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一个日本学者曾说过:“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代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阳。”
明代曾重修和兴建南阳城,形成了一城连四寨的梅花形古城,是国内古城建设的典范。
3,不可替代的南阳
南阳北控汝洛,南蔽荆楚,西通关陕,东连江淮,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军事要地。
南阳三面环山,中间形成近3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是天然的形胜之都。
而且,地质结构非常稳定,一千多年来都没有发生大的地震。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南阳培育出了世界级的历史名人及许多杰出优秀的人士。
南阳五圣便是其中的代表: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
说明:姜子牙的封地是吕国,在今南阳境内。
三,解放前的南阳
1,封建顽固反动势力特别强大
自古以来,南阳人不仅聪颖慧智,而且也彪悍尚勇。
但另一方面,南阳相对封闭的盆地地形,特别是近代以来,传统交通格局的变化,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滞后,也使南阳人的思想也更偏重传统了些。
解放前夕,在风云变革的大时代面前,南阳却是封建保守反动势力非常顽固的地区,直到1948年底才获得彻底解放。
一方面,像别廷芳,丁叔恒,王凌云等都不是平凡的人,都有卓越的能力和才干。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南阳地区解放前,封建顽固保守势力的代表,给我党我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迟滞了解放南阳的步伐。
2,别廷芳
别廷芳(1883——1940),字香斋,生于今南阳市西峡县阳城乡张堂村。
曾任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团司令等职。
是宛西自治的首领,且自治业绩斐然。冯玉祥评价其为“怪人伟业”。
在政治上实行严密的保甲制度。
经济上创办各类工业,发行独立的货币,整理田赋契税,大办农业,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河改地等。
广办各类学校,有235所,且强制推行民众扫盲教育。
执法不徇私情。推行“乱世需用重典”的思想。禁吸大烟,禁止赌博,禁用洋货,保护地方工业,整顿社会风气。
使当时的宛西,呈现出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繁荣的局面。
也使宛西,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河南省抗日的大后方,长达七年之久。
军事上,实行封建军事统治。
实行所谓“人不离地,枪不离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民团武装体制。
并大办兵工厂,造枪造炮造子弹,实现了自给自足。
全区所有青壮年都被编入民团,其民团数量之大,枪支之多,为全国所罕见!
仅他任宛西十三县联防司令时,就拥有十万人枪,成为了鄂豫陕边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地方民团武装势力。
蒋介石极力拉拢他,并吹嘘说:“宛西乃民众武装之楷模。如果全国都像宛西一样,本党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别廷芳在军事上,对国家人民也做了些贡献。
如,剿灭土匪。
配合参加新野唐河抗日战役,歼敌七千余人,取得巨大胜利。
后来,在彭禹廷的影响及共产党的多次说服下,停止反共,同共产党联合抗日,直到成为拥护共产党的开明人士。
并与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从各方面给以我党帮助。
但,别廷芳的早期,杀害了一些共产党员和长征路过的红军战士,还酿成了哄动全国的“竹沟惨案”。
别廷芳死后,其继承人薛炳灵等,又与我党为敌,给我军解放南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阻力。
如,在解放西峡时,我军十七师副政委秋宏,就在勘察地形时,不幸触雷,壮烈牺牲。
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南阳失去的一位职务最高的将领。
若,别廷芳活得久些,解放南阳,可能就是另外的局面了。
3,邓县丁叔恒
丁叔恒(1892——1950),绰号丁大牙,今邓州市裴营乡东丁村人,国民党少将。
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
其族兄丁雄东,曾同周恩来,邓小平等留学法国,获法兰西文学博士。
丁叔恒大学毕业后,投奔河南镇嵩军,后加入国民党。
曾任国民党陆军处长,山东临清县县长,河南新乡县县长,《河南民报》社长,后也曾在河南大学教书。
抗战爆发后,任邓县国民抗敌自卫团团长,国民党河南省执行委员,国民党全国国大代表。
抗战胜利后,任镇平,内乡,淅川,邓县四县国民党联防自卫副指挥官。
1948年,邓县解放后,丁叔恒率部千余人逃窜,与解放军一路上发生了十数次战斗,“保卫”流亡中的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到巴东一带。
1950年元月,在四川被俘。
丁叔恒虽然只是一个少将,但其被俘后,毛泽东特别关注,特意要求将其押往北京审讯,可能是毛泽东胸怀宽广,爱惜人才,想给他一个改造的机会。
丁叔恒坚决不降。后押回邓县执行死刑。
丁叔恒愚忠于蒋介石,是一个坚定的反共分子,且严重反共,杀害了很多共产党人士。
别廷芳与他不同。
抗战时期,丁叔恒还与日本人勾结。
蒋介石曾授予他“反共英雄”的称号。
因以丁叔恒为首的邓县国民党反动势力特别顽固,致使我军解放邓县多次受挫,民间有三打邓县的说法。
还有顺口溜:“走七县打八县,只有邓县最捣蛋”。
1948年,刘邓大军一个纵队攻下邓县一次。
毛泽东还亲自致电称:“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这不亚于消灭蒋介石的一万正规军。”
同年五月,最后一次攻打邓县,激战了八天八夜,才彻底解放邓县。
四,王凌云
1,人生履历
王凌云(1899——?),字仙峰,今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乡蟒庄村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曾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美国银质自由勋章。
毕业于今洛阳市伊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堂。
年轻的时候,投入伊阳县军阀旗下。
后升为洛阳地区,嵩县,伊川,临汝,伊阳四县的剿匪总司令。
因其,善战忠勇有谋,深得陈诚赏识。
后,参加过,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桂南会战,远征军滇缅战役。
据王凌云带出去的老家老兵回忆,远征军滇缅战役,战斗非常惨烈!
“我们村参加远征军的一共有24个人,就我一个回来了”。
1944年,洛阳沦陷,王凌云的母亲辗转到重庆,蒋介石亲自为之题写“广慈博爱”。
南阳解放前夕,国民党调王凌云驻守南阳。
1948年11月4日,中原我军攻破南阳城。
王凌云在南阳做了最后一次疯狂破坏和搜刮洗劫财物后,带了很多受欺骗胁迫的人民,沿白河南岸,向新野,襄阳逃窜。
1949年初,他又到四川,依靠张群,胡宗南布防在大巴山一带。
兵败后,1950年,王凌云化名张克明,在四川通江找了一个村姑结婚。
因其,不喜劳作,出手阔绰,言吐不凡,后被村姑告发。
被俘后,押解到北京功德林战犯所改造。
1961年,特赦后,安排在北京大兴县红星公社苹果园,学习栽培水果技术。
1963年,移居河南郑州,出任河南政协秘书处专员。
1968年9月,在文革中遭到冲击,离家出走,就此失踪,下落不明。
2,悲哉
王凌云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
在淞沪会战中,他率领部队,身先士卒,赤膊上阵,英勇顽强,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因驻守在福山,嘉兴一线,被蒋介石称为“福山部队”。
在南昌会战中,因日军使用毒气,经抢救而幸免于难。
在桂南会战中,表现卓越,蒋介石给他记了一功。而同时参战的白崇禧,陈诚等都受了不同的惩罚。
虽然,王凌云战功赫赫,但蒋介石败退台湾的时候,压根也没有打算带上他。
可能,他不是黄埔军校出身,也不是嫡系,只是从杂牌军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也没有出国门路。
最后,只能做蒋家王朝最后的挡箭牌。
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948年11月4日下午,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4日晚上,一向重视瞩目南阳战略地位的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欣然命笔撰写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罕见杰作。
南阳的解放,不仅标志着南阳全境的解放,而且使南阳由中原的主要战场变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后方和战略基地。
毛泽东写的这篇新闻稿,全文约1100多字,堪称长篇新闻。
胡乔木曾说,像《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稿,在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也没有第二篇。
同样是河南,1948年3月,洛阳解放时,毛泽东只是代陈庚写了接管洛阳的安民告示。
同年10月,郑州解放。毛泽东也为新华社撰写了新闻稿《我军解放郑州》,全文约170字。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南阳战略地位的重视!
五,历史的启迪
道家《阴符经》上有句话:“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大概意思是:上天之性,是人的根本,人心却是伪诈的。所以要以上天之道来校定人心。
再翻译成毛泽东经常说的一句简单的话,就是:要和人民在一起。
在那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看不到大道,认不准大方向,最终也是枉然!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这段话,也同样来自《阴符经》。
《阴符经》里的话,言短而意深,道家意味很浓,有多重涵义或比喻,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难以言传表达。
下面就简单翻译一下这段话的大概意思:
上天若出现五行相克,就会使星宿移位。
大地若出现五行相克,就会使龙蛇飞腾。
人体内若出现五行相克,就能使小天地颠倒。
倘若人能顺应自然而同时发生五行相克,就能使各种变化稳定下来。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命运与天道之间的距离,可能会看得很清晰,甚至有戏剧性。
在一个深水静流的和平年代,个人的命运与天道之间的距离,可能会看得不清楚,但最终的结果和道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