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活动分享的愿望被你们这些成熟的成年人们笑话了,不如再讲一遍。
十年前我许了个愿望——在我30岁之前丁俊晖拿到世锦赛冠军。今年是这个愿望的最后一年,它,落空了。把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还真是20岁小(cheng)孩(nian)子(ren)才会做的事情吧。但它就真的在我心里等了十年,毕竟丁俊晖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男人。第二轮遇到奥沙利文,我就知道八成是凉凉,还是半夜两点起来看了直播,目睹了第十年的一场空。
世锦赛作为每个赛季的收官之战,是积分、奖金、规格都最高的赛事。2020年的疫情取消了1-8月的所有站赛,推迟了世锦赛,成了一届最冷清的比赛。除了决赛之外没有任何观众,空荡荡剧场回响着干巴巴没有变化的录音掌声。我猜是今年没赞助的缘故,也是效果巨差的一届比赛了。就两个机位,没有球员视角、没有进袋视角;没有专业的导播及时切机位,做模拟图画线路图。总之观感极差。
我所理解的斯诺克,是一种精神自由的享受,是一种艺术与的,感性和理性结合的产物。受我爸的影响,从小就看台球比赛,知道戴维斯简直是太暴露年龄了。真正自己开始看比赛是2003年。得知丁俊晖这个名字,是听说一个中国的“同龄人”站上了世界之巅。获得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11岁辍学、举家搬迁、父母买房供他练球,年少时的他背负着同龄人不能想象的压力。我便从此开始了看球生涯,从看人到看球,从看热闹到看规则,从看进球到看走位,从看进攻到看防守。中学时代是真的痴迷,大概也是因为那时候娱乐渠道单一,没有现在各种东西分神,对喜欢的东西就很专注。初三不写作业看,高三不复习看,中午的看,晚上的看,凌晨的看。一个比我大三岁的男生在大不列颠拿冠军,而我却在被英语老师留下听写单词。校服的袖口写了丁俊晖的名字,里面才是暗恋的男生的名字。然而对于被上海交大特招这件事件,我还是很鄙夷的,鄙国的高等教育就是这般儿戏咯。
也顺带开始喜欢看好多球类比赛,足球看帅哥,06年世界杯爱过克洛泽。篮球看热闹,为了看完最后3分钟迟到半节课。还有网球啊冰壶啊也挺好看的。看体育比赛的直播真的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未知和变数的魅力带来的竞技的快感是难以取代的。
下面的内容对非球友就很不友好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有共鸣的球友。喜欢的球员top5:top1俊晖呐能不能再争点气呐。top2奥沙利文,如果有人是为斯诺克而生,那就是他了。外表与绅士精神背道而驰,开辟了斯诺克的新纪元,一改斯诺克球员冷冰冰的脸,宁可让白球走三库也懒得走三步,嫌奖金太低偏打146。top3希金斯,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球风了,没有一个个靠准度的高难度进球掌声连连,围球一流,每一颗都相当到位,行云流水,动作之标准,教科书本书,丁俊晖也是偏这种风格的。top4塞尔比,坚韧,用来形容一个球手似乎很苦,但真的令人佩服,超分了还是打,大比分落后还是打,硬生生搬回很多场比赛。能把奥沙利文打毛了的,大概也就是塞尔比了。2015年我去看了中国公开赛决赛现场,第一次现场看球激动到爆炸。塞尔比本人的腿也太长了,整个人很挺拔又很礼貌谦逊。可惜我在大风里等了一个小时没堵到他签名。top5特鲁姆普,他不是谁的继承人不是第二个谁,他风格独特,愈发沉稳。从早年的靠准度的杀马特,没进不了的长台和小角度,到现在有布局谋篇的小背头,能打败希金斯获得世锦赛冠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下一个十年再许一个愿望好了,40岁前去克鲁斯堡看一场世锦赛。这次不把愿望指望别人了,还是交给自己比较靠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