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共情应对孩子的不.
你把水果吃了。不、妈妈我要吃薯条;和叔叔阿姨打声招呼。不,我才不要;外面冷,把外套穿上。不,妈妈我不穿;从孩子3岁有了独立意识开始。相信很多妈妈就有把孩子塞回肚子里的冲动。好像他是上天派给你的另一个小魔头,时时刻刻与你作对。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态度坚决?担心损害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一味顺从?可是作为家长,规范他们的行为,帮他们养成好习惯也很重要。对于孩子的“不”,究竟要怎么办???
当我们和爱人吵架的时候,总会要求对方理解我们。我们甚至会大吵的和对方说,你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当孩子和我们说“不”的时候,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在《情感依附》一书中、提到了优秀父母的品质——共情。所谓共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如何运用“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应对他的“不”呢?
1.站在孩子角度,了解孩子的不。
我们的世界孩子不懂,孩子的世界我们也不懂。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还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他理解问题的方式,是从自己为出发点的。比如他喜欢吃苹果,他就觉得爸爸妈妈喜欢吃苹果,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吃苹果。你带着孩子路上看见同事,让他和同事他招呼,他不打。你觉得他不懂礼貌。可是你却不知道,以他的身高所在的视角,他只能看见同事的肚子,看不见同事的脸。
2.站在孩子角度、辨别“不”的本质。
比如孩子晚上想吃雪糕,正好冰箱没有。你和他解释许久,他还是以为你不让他吃,哭闹不已。这时候“哭闹”的本质是孩子不能接受没有雪糕。而不是不听你的话。如果你转换自己的立场,向他表示自己也很想吃雪糕。他会觉得自己的需求被肯定。然后你再陪孩子一起面临没有雪糕的处境,就会容易的多。
这就好比你朋友和你说他失恋了,很难过。你应该做的是陪着她、帮他舒缓情绪,而不是责怪他当初不听你的话和渣男在一起。
3.在安全的环境内,让孩子适度体验“不”的后果。
孩子对你说的话置之不理?你说的越多,越没有效果?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你说的话以他的认知并不能理解。
比如大冬天洗完澡孩子不喜欢裹浴巾,你怎么和他说外面冷,他都不听。这时候的“不”是因为他对你说的即将发生的冷,并没有感受。你可以试着让他在浴室外面体验一下冷,然后再和她说,太冷了会生病,怎么办?孩子会很配合的自己提出裹上浴巾。
我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理解才是最好的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爱说“不”的小魔头,接招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