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感悟]

“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凭主观意志刻意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本章格言,对于人们来讲,无论行事还是求学,都是不移的至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大小、多少、怨德、难易,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章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M4团队加减的第一天,通过一系列的多维度评价和自评后,晚上的课程才开始进入状态… 今晚的呈现其实...
    郑雅倩阅读 4,400评论 1 11
  • 1. git checkout -- filename 撤销最近一次工作区的修改,git add filename...
    McDu阅读 4,571评论 0 0
  • 它并不美,奇丑无比,相貌如同女人中的钟无盐之类,稍稍有一点点灵气。 叫它海棠,是因为喜欢海棠花,那一年海棠开的浓艳...
    张依慕阅读 3,720评论 0 1
  • 9.27 周三 作业 1沙发 2坚持 3音乐 4雨滴 5核心 6高楼 7太阳 8上升 9孩子 10小鸟 沙发 像沙...
    马英九阅读 1,462评论 0 2
  • 未来你靠什么而活? 未来的社会只有三种企业角色: 1. 负责国计民生的资源型企业(国企、央企) 2. 负责商品流通...
    领袖实践中漢阅读 4,9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