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化的葬礼

于写文章而言,用潜意识写出的文字,最直击人心

于个人行为而言,用潜意识表现出的行为,最让人印象深刻为之动容。

2019年7月19日凌晨,我的爷爷去世了,享年84岁。

在这之前的2018年5月24日我的奶奶先去世了。

爷爷在奶奶病重时去医院看望奶奶,之后他站在病房楼下说道:这次过不去了。那语气中带着一丝绝望,带着对这个世界没有攻击性的留恋。这句话带给我的感觉就像他轻轻抚摸了一下我心里最为柔软的地方,直击心灵,又有隐隐地痛。

爷爷在这一年间过着煎熬的日子,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像水管阀门一样戛然而止,在心理学上,断裂意味着死能量,奶奶的去世让爷爷的心理空间充满了不可恢复的打击。

人到老年,如果支撑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垮掉,随之而来的就是病重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生活的某些细节上,比如在要吃中午饭时,爷爷第一反应是知应奶奶,可是奶奶已经不在了,没有人回应他的这种心理需求,即使我们做子孙的代而为之也无法有原本的感觉,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进而产生绝望的情绪,情绪联动身体,于是爷爷失去了正常生活。在奶奶去世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爷爷是依靠医疗设备活下来的,他痛苦不堪,整日不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认为一个社会的风气之先始于城市,丧事也不例外。在当下,城市在丧礼上已不再流于形式,表现出的对逝者真情实感的悼念,不再迎合一些人的观察,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的。

爷爷的葬礼在老家的农村举办,许多的习俗还沿承着老规矩。老人去逝,每个人都在表达着起码的哀伤和流下眼泪,哪怕下一分钟又回到平静的情绪状态。为了不让吊丧的情景尴尬,当吊丧的人马上要进门时,如果是男士,会有人通报一声:来人了 坐在灵堂前的两排男士,会立刻跪下低着头,作出哭的声音,吊丧的人对着灵堂或是鞠躬或是也会下跪磕头;如果是女士,她们会哭着进门,棺材旁的女士坐着低下头也会哭一下,以此不让吊丧的情景失去哀伤的意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送遗体去火化时,这也是一个仪式。第一步先在冷棺里开光,开光就是按照人们的想象,在爷爷遗体的手边放上纸马的鞭子,在眼睛上用水抹上泪痕。第二步就是从冷棺里抬出来放在担架上抬到已停在路边的金杯车上。这期间一定要伴随着直系亲属或亲属的哭声,哭声是从开完光后开始。这些都是按照程序化进行的,就连亲人们对逝者的悲伤也不例外。

在整个过程中,气氛中的悲伤比例只占到三分之一。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自然死亡是人们要面对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字里行间大家聊天时,会提到,爷爷奶奶以后都不在了,看得出是在心里默默的悼念他们。

在村里妈妈的一个好朋友说:爷爷下葬之后我的大姑要回家了,以后他再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会是什么理由,该去往谁家,以后这些都是要思考的。

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咽气 古历四月十一日早上,六点二十不到的样子,正在熟睡中的我被阵阵来电声吵醒。是父亲打来的。 “赶紧回家吧!...
    小蚂蚁小蚂蚁阅读 5,390评论 0 1
  • 01:那个应该叫一声老爸的男人 生父去的早,从小没了爸爸,也忘了叫老爸是怎样一种幸福感觉。 生父去世两年后,妈妈带...
    渝夫2016阅读 9,894评论 4 7
  • 话说妖风大作,必有出乎意料之事出现。 早上刚一到单位,天就黑了下来,如入昼夜,漆黑不见五指。然后风摇地动,把壮实的...
    风儿轻轻阅读 6,478评论 16 14
  • [唐] 李白 727年(27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思考的九九阅读 1,400评论 0 0
  • (嗯 还不剪发 不担心人家跑了 不会啊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点诚信 不是么) 他说 她说 你说 我一点都不fas...
    徐秀美阅读 1,639评论 1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