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跟写字一样,写字讲究语感,做菜讲究手感。手一抖,整坨盐掉到锅里,结果狗都咽不下去。有人用闹钟也掌握不到火候,而有人单凭感觉,就能刚刚好。
——张嘉佳
如果恰巧属于“用闹钟也掌握不到火候”的那一类人,我觉得也是蛮幸福的,因为可以吃现成啊!
如果属于“凭感觉,就能刚刚好”的那一类呢。那你们的家人简直太幸福啦!
我是一个肚子饿了也会让手机先吃的人,经常发些自己创新的家常菜发朋友圈,很多朋友会点赞,还会要求我写做菜的步骤。一开始我做这个公号的初衷也是想分享自己的一些摄影和烹饪,哪晓得现在工作繁忙,拍照都成了忙里偷闲的奢侈,做菜更是没了那份闲暇和心情。只得上一些以前的小菜,分享下自己做菜的小心思和部分成果。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呢?
一、自以为是的小心思
《蒜香咔嘣脆》
主材料:瓢儿白梗、大蒜、青尖椒、食用油、食盐
非特殊需要,我是不用味精鸡精之类的
就只喜欢那种原材料散发的本味儿
是不是不列出主材料,一眼看不出是什么蔬菜?一般呛炒瓢儿白,一起下锅后,很多都是前面那段梗觉得很脆,而后面的叶子就有点yaner了;瓢儿白的梗和叶都一半一半长,整体又比较短,先下梗到锅里又有点不是很好掌控,因为会油溅四射啊,不带手套肯定手会受伤(这都是我的实战经验加脑部画面)。
所以我就直接摘掉叶子去做汤,梗就直接炒了。
——不好掌控的食材,就分解处理
《桃仁西》
主材料:核桃、鸡蛋、西芹、红尖椒、食用油、食盐
这是一道早餐里的小菜,名字是后来取的:西芹有粗纤维,鸡蛋有蛋白质啊铁啊,核桃属坚果类。单吃核桃仁比较干,所以我就一起炒了,节约时间,也改改口感。炒后的核桃仁确实和直接吃的口感有很大的区别,不信可以试试啊!
——不喜欢吃的又特别有益的食材,就从形状和口感上变花样儿。
《鸭汤酸菜米粉》
主材料:老鸭汤、米粉、辣椒油、炒酸菜、香菜
经常家里炖什么鸡汤、鸭汤、排骨汤... ... 都会多少剩一些。为什么不少炖一点呢?因为经验告诉我,半只鸡或鸭炖出来的汤和一整只炖出来的味道真的很有差。剩下来的汤品,做成烫饭或者面食类的高汤,真的好吃的没话说(前提是汤不错,哈哈哈)。
——残羹或者边角料食材,换一种方式也可以大放异彩的。
《花样桂圆》
主材料:桂圆
为什么就这么简单的水果也摆出来分享?因为我也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灵感,能剥得这么有样儿。(背景:要外出上班,给公婆准备的水果之一)
——再简单的食材,用心就有惊喜
二、自以为是的小窍门
《清炒萝卜丝》
以前幼年还不做饭的时候,见妈妈有把莴笋先用食盐揽干下水份,炒好后吃起来会比较脆脆的。所以后来我经常会把白萝卜这类水份比较多的食材,先用盐揽干下水份,土豆没什么水份但是土豆丝沥水后也会脆脆哒。(如果喜欢松软耙的口感就不要照做啦)
《双椒牛肉片》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能把各种肉丝肉片和着淀粉嫩肉粉搅拌后,炒得嫩嫩的口感才是极佳。直到孩子他爹说:为什么吃牛肉吃出猪肉的口感,吃猪肉吃出鸡肉的错觉?他觉得太嫩吃起没有肉感,他喜欢有嚼劲儿滴... ...
《酱爆回锅肉》&《番茄丸子汤》
经常谈的色、香、味,色是摆在第一位的。所以很有可能我做的菜,好看但不一定好吃!也不知道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每天吃不同颜色的食材更健康。我又喜欢拍拍拍,自然更注意“色”了。
《椰蓉蔬粮丸》
丸子材料:紫薯 南瓜 糯米粉 椰蓉
摆盘材料:柠檬皮 生菜 圣女果
那段时间热播《好先生》,里面很多做菜的片段,看得我手痒痒,深夜在厨房捣鼓出这道小吃,不到十块钱的成本,看上去的调调远远不止吧?
为什么只分享了食材,没有分享食材的数量和烹饪步骤?
答:因为都是以前的成品照片!
(有更多闲暇时光了咱们慢慢分享交流)
其实喜欢烹饪的一看就会
比如炒菜不就是:
热锅,下油,油熟,下菜,菜熟,下料么?
不喜欢烹饪的过过眼瘾
吞吞口水就好啦!
来,再来点儿
《酱香河粉》
《油泼生菜》
《红椒鸡蛋》
《月半弯》
《颗颗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