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作为听者,我的对象是一位六十多岁,刚失去老伴的阿姨。我与她的相识是转了几层关系的,我与旧日家乡的同学在异地不期而遇,成为同一小区的居民,老乡加同窗的双重情感,彼此往来频繁,加之同学工作忙碌,彼此的孩子便常混在一处,渐渐地与他们一家成为朋友,常来常往,其妻与我也交谈甚合,妻子母亲离婚长期在女儿家居住,老人家心强能干,跟得上时代,用得了现代通信工具,整日学习和忙碌工作,并不能给年轻的小两口分担家务。
因此,在老人的姐姐,丈夫去世、姐姐又不愿跟着儿子居住、孤独无依时,老人邀请老姐姐前来散心,并操持家务,这老姐姐便来了,以下我且称她为阿姨。
平日家里大家都去上班,只有阿姨一人,好在老人习惯了居家的日子,每天买菜、做饭、看电视、洗洗拆拆、打扫房间,也非常忙碌,待到妹妹、外甥、外甥女婿和外甥的孩子傍晚回家来,她利落地做好饭菜,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说说笑笑,好不快乐,而除此以外的时间,就常常是一个人,孤独、寂寞。
我去得几次,阿姨跟我说起来,便十分喜欢,总让我到她家,不是打电话招呼我过去,就是临走时使劲嘱咐我没事就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而我此刻独自一人带孩子,经济局促,精力不足,心情不好,时间却相对宽松,加之家里就我与孩子也的确不想开火,便常常去同学家蹭饭,兼顾哄着俩孩子玩儿,排解痛苦的日子,也算不是太颓废,尽管内心有孤独和精神的渴求,但是在这大家庭的气氛中,也颇感温暖和温馨,自己内心的无助也被冲淡很多,非常感谢阿姨,尽管她是为了填充自己的寂寞,找寻心灵的安慰,但又何尝不是给我的安慰呢?
老人家边刺绣,边给我讲老伴在世的事情,老伴不抽烟、不喝酒,年轻时骑自行车到十里地远的工厂去上班,每日早出晚归,任劳任怨,阿姨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就这样把两儿子拉扯大、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照看孙子等等。
老伴儿退休后,整日整日养鸟、遛鸟、养花、院子里处处鸟语花香,此时阿姨开始照看大孙女,每天儿子、媳妇早上送来孙女,晚上接走,一顿三餐在老人这里吃饭。
当孙女四岁大时,大儿子离婚了,大孙女便长年跟着奶奶住,大儿子再结婚时,大孙女也不常回家,总是跟着爷爷奶奶,因此阿姨跟大孙女很亲,大孙女也跟奶奶最亲。
阿姨每天接送大孙女上下学,又照顾二儿子的孙子……十几年就这么忙碌下来,在照顾家人的甜蜜中生活如常。
突然地老伴就患了癌症,短短三个月就阴阳两隔,老人顿觉生活的支撑没有了,如今大孙女大学快毕业了,二孙子也上高中,不再需要阿姨接送,忙忙碌碌的生活一下子清净了,没有人需要照顾了,昔日热闹的大家庭突然就变得冷冷清清。
阿姨顿时感觉无依无靠无支撑,儿子媳妇都没有及时安顿老人的生活,虽然大孙女日日给奶奶打电话,但是大学还没毕业,无法更多地陪伴和照顾奶奶,老人的内心无比委屈,无比难过。
生活,来不及让人心理准备就夺了人命,结束一家人和美的热闹生活,睹物思人,阿姨总是情难抑,泪先流,失去了老伴,也失去了孩子们的惦记,仿佛看清了世道炎凉,一时不能接受,情绪抑郁。
此时接到妹妹的邀请,到遥远的妹妹家里散心和做家务,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权益之策。阿姨说起这些,眼泪簌簌地掉落,我听着也很同情,很可怜,阿姨显得那么无助,那么弱小,我就是倾听,只让她的一颗心能倾泻负面情绪,逐渐适应这改变了的生活。
但她又是那么坚强和隐忍,做着最平凡的妇女该做的一切,给予周围地亲人,老伴、儿子、媳妇和孙女、孙子以力所能及的一切帮助和温暖,她觉得这是自己分内的事,她愿意为此而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而当老伴儿去世,她的支撑断了,她那么渴望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有所回报,但是除了孙女能理解她,儿子、媳妇并没有给她很贴心地照顾,而孙女尚未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人在这远离家乡的异地的妹妹家里,虽然有一丝安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心下失落。她常常给我说这里有个家的气氛,我也非常赞同,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家的气氛,而从这里回到我的二十六号楼的一单元四零二的空荡荡的家,除了是个睡觉的地方,又怎么可以称之为家呢?
阿姨给我讲她的另外一个外甥在读书期间,总是在周末骑车去她家里吃顿午饭,说说话又返回学校,三年读书日,这个约定一直相伴。如今外甥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却年年春节探望她,她很欣慰。阿姨说,也就是一碗面而已,外甥却是终身不忘了!
我不禁感叹,其实这虽然是一碗面,却又不仅仅是一碗面啊!那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穷人家的孩子能吃一顿饱饭,也是一种奢侈啊!更何况他读了三年书,你就给他吃了三年面,这很不容易,这是一种温暖和精神食粮啊!
好人终有好报,老人在这里呆了两年,跟我聊了很多事,分享了很多人生感悟,尽管她是一个居家过日子,靠丈夫养活的农村妇女,但是她吃苦能干和隐忍寂寞,给周围人的温暖和照顾毫不吝啬,因此总有人对她念念不忘和问候,包括我,心里铭记她给的温暖。
阿姨在工作事业方面,是不强大的,但她的修为和内心是强大的。人生去做事业不易,但当个为众多亲人服务的家庭妇女更加不易,只愿老人在七十岁的晚年生活中能简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