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词概括范蠡: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华商鼻祖。这三个词,便是范蠡的一生。
范蠡聪敏睿智,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范蠡一开始不是很得越王的信任,所以越王在为奴入吴之时,从文种与范蠡中,必须带一人走。范蠡明白越王对自己有戒心,于是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他主动提出随越王入吴,打消了越王的戒备。与越王为奴的三年,范蠡得到了越王充分信任,所以反国后,范蠡有了充分发挥自己治国治军才华的政治舞台。他得到重用后,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二十年大战略,颁布鼓励生育、减免税负的法令,韬光养晦,壮大国力。反国后越王屡次向范蠡提出攻打吴国,但都被范蠡驳回。因范蠡觉得时机并未成熟,盲目攻吴只会引火烧身。之后范蠡看准时机,当吴王携带精兵赴黄池之盟时,发兵攻吴,最终灭吴称霸,使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范蠡不仅善于治国,他也用兵如神。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听闻越王允常去世,趁越国未安定时出兵攻越,范蠡使死士挑战,列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血腥恐怖的气氛打乱了吴国阵脚,使其心生恐惧,吴师遂败于槜李。仅仅凭槜李之战就断定范蠡用兵如神吗?不是的。之所以说范蠡用兵如神是因为他兴一国,灭一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成就霸业后,范蠡官至上将军,爵至上大夫,却来去从容,看得清,分得明毅然辞官,并留书信给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他的为人处世,一切以黄老思想为根基,与张良完全相同。因为范蠡了解勾践,对其中的关系了然于心,所以功成名就之后便立即隐退,不然只能得一个“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于是范蠡辞官而去,浮海出齐,变称名,自谓鸱夷子皮,这名字看似粗俗,其实不然,鸱夷子皮原指古代牛皮做的酒器,伸缩自如,即酒囊皮子,却蕴含能屈能伸,包罗万象、吞吐天地之意 。范蠡的境界达到了“空”和“忘我”,挥洒自如,姓名更是如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胸襟之开阔与他的超凡脱俗。还有一层意思,
《索隐》曰:“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以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范蠡隐退后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国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命,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谓陶硃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所以,范蠡又被称为“华商鼻祖”。
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以说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