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活着》用及其朴实的方式,叙述了一个旧时代底层农民福贵,由光明堕入苦海的一生。读这本书,你会觉得:苦难与不幸是整个故事的灰度,随着时间推移,灰度逐渐变深,蔓延到深渊处啃噬着主人公的生命色彩。你会发现曾经以为的苦难,原来那么不值一提,想象不到的苦难真实存在。

在《活着》这本书中,余华用最淡的叙事,讲述了最苦的人生。在福贵人生的多个转折,“活着”无疑是他最坚定的信念。他的一生是平凡又令人不胜唏嘘——从内战,人民公社,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是福贵简单、平静地述说,也是一个生命平淡的史诗。从福贵一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的缩影,一个蹒跚起步婴孩般的中国的缩影,他所经历的一切,也许是千千万万,曾在风雨里挣命的中国老百姓的缩影。

站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个年代的平行世界里,听着福贵“风轻云淡”的讲述,他是如何从家财万贯的败家蛮横少爷,赌博嫖娼把自己家产败光,把自己老爹气死,老婆离开,成为一个满足于自己的五口之家,每天思考着如何养家,为了家庭而辛苦劳作的勤恳农民。

他这一生都在得和失中反复跳脱着,他迎来一个个人到他身边,又目送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每个人来到他的生活里,都给他带来了希望,但他们又像是早就约定好,都带着痛苦离他而去。

读这本书时,只觉得福贵的苦楚丝丝渗入心底,自己只得用牙齿紧紧咬住下唇无声的哭泣,但这些却被福贵这位亲历者,浅浅带过,只留下恍恍的落日,瘦长的人影,垂着尾巴的老牛,粗哑的歌谣。

在福贵的视角里,纵使疼痛永存,但他也能在缝隙中寻找快乐,寻找满足。他的一生在他人看来是坎坷的,但他仍觉得自己幸福,所以他才能够在十几年后,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中,牵一头与自己同名的老牛,与一个陌生人打开心扉,悠悠谈起往事。

在福贵平静的叙述下,我们似乎感受不到撕心裂肺的痛,也没有呼天抢地的悲伤,而是一种豁达面对过去的洒脱,一种静谧的缅怀。历经苦难的他,有着超出常人的安静、深刻,追寻着过往幸福的碎片,依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值得,“活着”的信念自始至终支撑着他。

对待生与死,福贵历经生死磨难,依然选择坦然的独自一人活着,坦荡的与时间和解,他不再逃避,选择遗忘,选择容忍,选择活着。

读余华的《活着》,会带给我们更多看淡得失的笃定,人生来就要面对痛楚,幸福的人有他们幸福的共通,但所遭的痛楚却各不相同,没有人生来就是赢家,只有真正有勇气面对生活一切的人,才能笑着走到最后。

从一个花花公子,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再到与生活抢夺活着的权力,这是他活着的经历,也是他生活着的证明,他与命运相互厮杀又相互依靠。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全书没有激昂澎湃的文字,没有诗情画意的描写,没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拯救世界,主人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不过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讲述了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小事,内容简单而又丰富,语言浅显却又暗中藏匿了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人生的一场场风浪带来了种种不幸,福贵教会了我们如何承受苦难,如何走出自己凄风苦雨的历史,大步向前走去。

余华用冷静而深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沉重的生死画卷,但正是这种处处不提活着,反而去描绘死亡的悲凉,才更能凸显活着可贵。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们追求生命的意义,绝非浮华的、空虚的、浑浊的。生命固然不是一帆风顺,必有曲折往返,但别忘了活着的可贵。如果是一座巨山,就逢山开路;如果是一条长河,就遇水横渡,活着,就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坚守信念,无惧无畏!

“活着,惟其可贵,所以伟大;惟其坚韧,更显荣光。”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如今的我们生活丰富,追求多样,有人为了名利活着,有人为了家人活着,有人为了娱乐活着,当命运将我们的追求毁去时,相比昔日陷入苦难中的人们,我们是否还有对抗命运的无畏与勇气?是否会失去生命的韧性?

书本合上的那一刻,我望着窗外纷飞的落叶、悄然掠过碧空的飞鸟,终于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