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是每个人都喜欢并享受的,因为让人放松,使人愉悦。但是在一个环境待的久了有人可能又会觉得厌烦,可真的让你走出来你却害怕,就好像你吃大餐,每天山珍海味,开始是会享受久而久之你会嫌腻,想换个口味,可让你一下子完全不吃山珍去吃清粥小菜,恐怕又觉得满足不了口腹之欲。
很多时候不了解舒适区外的世界,内心充满疑问,但往往未知的恐惧会吓的你不敢前行。每个人都有或曾有过自己的舒适区,有的人走出来了,或历经风雨,或披荆斩棘,或迎着阳光,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开启了新的篇章;有的人没有走出来,或害怕前进,或恐惧未知,或习惯现在,待在原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在这其中没走出来的人中又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张望着外面渴望而不敢改变,内心纠结,患得患失,既想要看外面的世界又不舍如今的安逸,一颗心焦躁不安;另一种真的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乖乖的待在原地。
校园的时光是美好和单纯的,不论是人还是事都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我们习惯并享受这种美好,我们满足于这种充满阳光和青春气息的日子,可终有一天我们要离开学校这座象牙塔,去看看外面五光十色的社会。这是一个不同于校园的世界,要面临就业等等现实的问题。
记得刚刚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看起来很多可真正与自己匹配的却很少,内心怀揣豪情壮志,却在一次次碰壁中慢慢削弱,不觉得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有时归结于毕业院校,不是重点大学,有时又觉得是经验不够,诸如此类的原因,自信心在慢慢的瓦解与重塑,瓦解与重塑……在一个个否定与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挣扎。
因为一些原因选择回家找工作,一时之间没合适的,也有很多的声音,女孩就应该稳定一些,别到处跑那么累,赶紧考个公职类的单位。就这样在家里开始了看书的生活,确实很安逸不用赶点上班,不想早起了赖床,又不用那么辛苦的奔波,似乎不错,可渐渐的觉得生活没有生机,仿佛与世界脱轨了,觉得青春岁月就浪费在了家里,内心开始焦躁不安,又诱发了自卑心理,不敢见人心害怕别人问工作的事情和未来的打算,觉得丢人,这么大了在家里无所作为,就这样越不敢出门越自卑,一个恶性循环开始了。每天告诉自己我要努力,争取考上让人刮目相看。
一场考试下来,让人伤心,狼多肉少,万人过独木桥,我没有上岸。身体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说放弃吧有什么好考的,人那么多多难考,你又不优秀,你又不像别人那样废寝忘食的学,好多看了几年书的人都没考上,你怎么能行。另一个小人说别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这次不行下次就可以了,多参加几次考试肯定能考上,加油吧。不停的纠结,最终的结果是不能再过这种看似安逸的生活了,必须得又出去。又开始各种投简历,焦急的等待,终于等到有公司问津时,又开始了猜测~这公司靠谱吗?不会是骗人的吧?我去了能不能行?就这种不敢的心态,自我Pass掉几家公司。
我想真的是在那种看似是一个舒适区的环境里待久了,对外面开始越发的不了解,恐惧,自卑,不信任,种种悲观的因素压的自己只想待在原地。有时候我特别想知道别人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心理?还是只有我自己那么奇怪,不停的想东想西,摇摆不定,既不甘于现状,又不敢勇敢的向前迈进一步。在这个舒适区当中过着既安逸又焦躁的生活。
终究强烈的不安和焦躁将我推了出去,在距离家很近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不算很累但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而开心时而想发怒。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对于一个几个月百无聊赖的人来说一开始是新鲜的,觉得是自己改变的第一步,到后来觉得在这个环境里如果一直待下去可能整个人还是会一成不变,变得没有斗志,失去朝气,更看不到所谓的晋升空间。此时内心又开始不安,迫切想要改变,又害怕去新的环境还不如这儿,对于未知的环境充满了恐惧,无所适从。虽然这个环境并不是那么美好,但对于此时的我来说还算是“舒适区”,一切都适应了,都了解了,不算太差不算很好。是否走出舒适区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命题,解出的答案无非两种,Yes or No,两种答案看似简单,实则两条不同的人生路,谁都不知道路上有什么更不知道有什么在等着,只知道如果选择了其中的一条就得毅然决然的走下去。那么此时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一个是安逸但不太尽如人意,另一个充满挑战一片新天地,能发挥你价值。
这只是两个小例子,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只要是你想改变现状就可能会有以上的种种纠结,也许有人并不会有那一番思想斗争,因为这些人是勇敢的,有自信的。可往往我们是那大多数……
也许有人会说待在舒适区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让自己那么累?还有人会说不敢从舒适区走出来,是你的安全感缺乏吧?
很巧,最近看到一句话~一次改变就像一次历练,转型对我们来说很难,可离开舒适圈说不定就是新生活的开始。这句话,当我看到的时候顿时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不知改变的后果是什么,但走出去何尝不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其实,想表达的有很多,但终究文笔有限,看来无论怎样改变,还是得多看书,少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