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再次读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即在研究任何经济政策提案的效果时,不仅要考察提案带来的即时结果,也要探究长期结果;不仅要探究其主要后果,也要探究其次要后果;不仅要看其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影响,还要看其对所有人的影响。而第二篇则列举了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和论证。
核心观点实际上分为三部分,看到的影响,关注的结果,作用的人群。
作者在第二篇课程的应用中,对各种谬论运用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以此来反对凯恩斯学派,表明自身奥地利学派的立场。
作者第一个指出的谬论是破窗谬论,该谬论支持破坏创造财富的观点。但事实上,破窗并没有创造新的活动,只是转移到了不同的活动,人们只是看到了已发生的活动,却没看到未发生的活动。
多难兴邦谬论同样类似破窗谬论,只不过多披了一件马甲罢了。只是它把更多的谬误绞缠在一起,一个是把需要与需求混为一谈,另一个是只从货币的角度去思考“购买力”的错误。
实际上,需要并不等于需求,需求除了需要,还要有相当的购买力。而增加印钞的数量,单位货币的价值会贬值,实际购买的物品就会减少。
接下来,作者关注了政府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谬论,反对公共建设提振经济,加大征取税收,政府提供信贷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反对公共建设和征税,他认为社会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建设本身是需要的,一定数量的税收保障政府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但他坚决反对已公共建设为手段,没有需求创造需求已达到提供就业,创造新财富的目的,和课税弥补公共支出的不足。
显然,二者是连续的,不必要的公共建设需要扩大税收,最终将导致抑制和破坏生产。
机器害人失业,摊享工作机会,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造成就业压力,全面就业,妥妥的国内新闻标题风格,显然,作者视角转到了就业方面。
机器本身需要人去制造,创造了原本不存在的就业机会,而使用机器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成本,那么企业家的实际利润增加,他可以选择扩大生产或进行投资或个人消费,这些都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总体就业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但是机器的主要功用并不是创造就业,而是增加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社会福利。
摊享工作机会是建立在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认识基础上的,然而,只要人还需要和愿望,能做的事情就没有止境。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那么政府的开支就会减少,纳税人就会留有更多的钱,必然会促进市场的需求,就业机会自然会增加。全面就业如果没有充分生产这个目标实际上是很容易实现的。
但是就业始终是手段,追求生产最大化才是我们的目标。
产业与贸易是作者关注的第四个方面,他在这个方面反驳了关税保护,出口狂热,拯救夕阳产业这些谬论。
关税保护也许能保护某个产业,但从长期来看,却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产业的利益。长期而言,进口必然等于出口,所以削减出口等同于削减进口。
出口补贴和放贷促进出口对从事出口贸易显然是有利的,然而整个国家会由此遭受损失。
拯救夕阳产业,为其提供补贴,看似保护了产业,避免了失业,却对新兴产业造成了影响,原本流向效率更高的产业的资源流向了资源运用效率较差的产业,导致总体财富减少,人均生活水平下降。
第五个方面--价格是作者关注的。作者概述了价格体系的运作,然后开始对控制物价,规定最低工资,工会助推工资提高,反对逐利,支持通货膨胀谬论进行逐一反驳。
关于控制物价,作者分为两个方面,一种将商品价格限定在自由市场水平之上,另一种限定在自然水平之上,作为常识,这里不再赘述。最低工资法的弊端,老师在课上也已讲过,不再重复。
工会妄想在长期内从根本上提高工人实际工资,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工资是由劳动生产力决定的。而反对逐利则根本是无稽之谈,利润为生产要素的指出合理的方向,并为之开辟途径。同时,它还告诉我们生产何种产品和选择哪种生产方式最经济。
支持通货膨胀这一谬论之所以在某些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因为通货膨胀在短期内的确可以为某些集团带来好处,但这是建立在其余人的代价之上。同时,从长期来看,它也会给整个社会造成破坏性后果。
最后作者谈到了储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是持支持态度的,他反对挥霍行为。挥霍是不可持续的,而储蓄则是一种长远打算,是理性的。
文|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