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概要
这本书第一部分,先是举例讲述孩子踏入社会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做好准备的必要性,随后描写了一个好的学校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第二部分结合萨米特高中的教学理念阐述了如何让孩子做好准备,即通过项目学习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和错误中反思,并融入共赢的人际关系;第三部分展示了准备好的学生的样子:养成了大量成功的习惯、学会了自主学习、掌握了通用技能、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为毕业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热锅上的家庭
相信不止我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大伤脑筋,许多家庭都为孩子的教育焦虑不堪。记得读过一篇文章题为“热锅上的家庭”,讲述的便是孩子的教育让家庭成员困扰不堪的话题。
作为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点饭,少看手机、电视,多与人交流,可每每事与愿违。我以前总在想,孩子真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上辈子是不是欠了孩子整个世界?吵闹、体罚都有过,收效胜微。
后来听了樊登读书会中《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及其他教育孩子的书,渐渐发现自己的做法把孩子越推越远,甚至让孩子向自己最担心的方向发展,这问题的根源便是自己作为家长,性格有问题,看问题的角度有偏差,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我努力的调整自己,学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试着和孩子做朋友,渐渐的发现我们的关系融洽许多,孩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也会听取我的意见建议,渐渐从一个小石头软化成一件小棉袄了。
三、忧虑的根源
但是和其他家长一样,我对如何养好一个孩子,保障她有能力独自踏入社会,充满了担忧和疑虑。
作为一个在求学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的普通人,我挺为孩子未来焦虑的。
(一)教育怪现象
虽然很多年不怎么关注小学教育,可是呼吁为孩子书包减负的新闻屡见不鲜;身边家中有小学生的家长经常抱怨,孩子作业写到晚上11点;平时上学已经很累了,周末还给孩子报一堆的课外班,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每逢升学时期,学区房价格不断往上涨,而且有价无市。
这些林林总总的怪现象,不一而足,源于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导致整个教育体系、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被牵着鼻子走,无法停下来冷静思考,只能跟着应试教育的脚步随波逐流。
(二)扭曲的教育目标
现行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育的目标是获取能够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知识,而不是让孩子通过教育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进入大学前完全没有树立起来,进入大学后便放飞自我、随波逐流,越来越被背弃社会和父母的期望。所以应试教育完全是本末倒置,知识可以慢慢获取,可孩子没了理想信念,这辈子得经历多少次坎坷才能找回自我呢?
(三)教育体系的弊端
作为硕士研究生,我的学生生涯长达18年,一路上懵懵懂懂、跌跌撞撞走了不少弯路,自小便是在填鸭式教育方式下学习,老师说一步挪一步,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主性,逐渐在学习和家长的高压下,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期间,偶尔想要反抗,想要走出困境,却不知道路在哪里,只能压下这颗躁动的心,画地为牢。
上了大学,乖学生性格的缺陷立即暴露出来,因为过惯了一切都被安排好的生活,一旦没人约束,便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干什么。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暮气满满,完全没有年轻人的活力。
四、走出困境
我想,如果那时能看到《准备》这本书,我将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不过我曾经走过的弯路也是件好事,让我不断的去为孩子寻找更好的路;而且现在能读到这本书也挺好的,至少我知道怎样让女儿的人生更幸福、更快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80后那一代的求学经历也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现在的教育理念已经宽松理智很多,可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这本书解答了我大部分的焦虑和疑惑,对我的影响很大、触动很深。让我明白,同样是把应试教育作为目标,还有一条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路,可以让孩子不断自省、不断进步、领会生命意义的路,这条路虽然不容易,但在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下,会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独一无二的孩子,让孩子全身心的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让所有的家庭更幸福和睦。
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便可以让孩子健康而幸福的成长!
202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