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关于国学的内容,发现古人说话真是言简意赅,一个字都不浪费。看曾国藩家书里论格物,让我对这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的时候见到这两个字都是一知半解。直觉告诉我有点玄妙,讲得肯定是比较深刻而深奥的东西。
后来知道了格物致知,这个成语来自《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说实话还是没太弄明白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隐约觉得可能跟判断逻辑和分析有关。
后来在参观岳麓书院的时候,又看到这二字,看英文翻译为:seek the truth.突然觉得这个英文翻得很棒,把这个两个字的精髓给翻译出来了。所以有时候会发现读英文原版也许比读中文更容易理解,尤其是读文言文,比如说黄帝内经的英文版对于没有多少古文基础的人来讲可能会更加容易。
说到追求真理,听起来怎么那么像哈佛大学的拉丁语校训,它也提倡学生们追求真理(Veritas)。
大多数人善于观察现象,而观察到的现象是物,而对事物背后规律和本质的把握,以及把生活中体验出来的规律拿到实践当中去验证,这些都是格。
儒家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