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好面子,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王朗,字句珠玑,把老学究骂得吐血三升。如果王朗厚颜无耻,那自然对污言秽语一概免疫,可老夫子还是差了点道行,“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我们从小,“面子”一词听得也不少。
小时候家大人带出去,让你给亲戚朋友“表演”,无非就是唱歌跳舞,做得好,家长“脸上有光”,就“倍儿有面子”。上学了总被说,学习不如隔壁同学,这就是“脸上无光”。
上了班,走上路,说话行事也要小心万分,说错一句是“不给领导面子”,做错了事是“丢领导的面子”,酒桌上推杯换盏,大家都喝得“欢乐今宵”,到你不喝,那就是“不给面子”。
一个农民工,满身土,叼着烟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那没有什么。如若是西装革履的打扮,撇着八字腿坐在路边休息,那也只是“丢脸”,但要被“西装”老婆踢了一脚,倒在了路上,那才叫“没面子”。
这种“没面子”,不独贫民百姓,到了达官贵人也一般。
前领导带我去出差,路过某地方的时候非要留下来,还联系了他的高中同学一起,于是我跟着他屁颠到了一处喝茶的地方。
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去过的最奢华的茶馆,茶艺姑娘一个个天仙一样,葱白段一样的胳膊侍弄着茶具,还有外面候场的服务员,旗袍的口都开到屁股上了。
正等着,领导同学来了,大家又是推杯换盏,聊着这些年的事儿。领导呢,话里话外都透着“看我今天这么成功,你不巴结我一下么?”
我不知道他同学听没听出来,反正聊天都在一派祥和气氛中进行。
最后要走了,领导叫人来结账,连喝茶加服务费,拢共六千来块。我看着领导得意洋洋地掏出卡,正准备刷卡呢,他同学说话了。
“不用结啦,你来看我,当然我请你。”
“那怎么好意思?我来,我来!”
“真的不用了,你忙你先走吧。”
“我还是结一下吧,你看,这么贵。”
“真不用了,这茶馆我开的呢。”
“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啊。”
当时呢,我看到领导的耳朵根,红得像熟透了的火龙果,上面密密麻麻的是鸡皮疙瘩。于是乎他们俩又寥寥草草地谈了几句,领导就接了个空挡,领着我走了。
走之前,他悄悄跑到隔壁包厢门口,问了问一个旗袍开口还差点到屁股的服务员,他们的茶馆老板是谁。那个小姑娘斜眼撇了下领导,就说:“跟你喝茶的不就是么?”
自那以后,领导就很少带我出差了。大约,是怕在同一个人面前,丢两次面子吧。
如果这样看的话,那“面子”就应该是一个可以衡量的东西。人人心中都要画一条线,在线下面就是“丢面子”,在线上面就是“有面子”。
比如领导去探望的同学,比领导混的差,那领导自然是“有面子”,然而同学要比领导混得好,那领导就“丢了面子”。
这个丢面子,如若只有双方两个人知道还好,难堪的,是周围还有别的人,他亲眼目睹了你“丢面子”,从此在他心里,你就成了偶尔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在平等关系的相处中,“面子”也无处不在。
譬如由于我所在的学校穷,没建多的宿舍。我第一任大学室友居然是隔壁专业的大二大三学长。虽然他们是学长,却没有半点学长的威严。
有一个家里有点钱,所以根本不上课。临到考试,交作业什么的,全是让其他同学帮忙。所以,基本他一天都呆在宿舍打游戏,除了去食堂吃饭上床睡觉,他的电脑就没有休息过的时候。
有一个学长家里条件不怎么样,一年四季也就几套衣服来回换。碰上有什么重大节日的,才会把比较贵的拿出来穿。
最后有一个,性格特别好,好到你跟他说个什么事,他都能往别的地方扯,一聊就是个把钟头,中途上厕所的机会都没有。
而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果只有“打游戏学长”在的时候,我免不了要帮他带饭带饮料,还要把他丢的到处都是的垃圾收拾好。
如果是“穷学长”在的话,总会找我借这个借那个,大一刚搬进去,整瓶洗发水,他几乎用了一半。
如果是“唠叨学长”在的话,那我就别想做作业,他会把能想到的一切拿出来聊,天地人神鬼,几乎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在大二搬走之前,我几乎与他们已经毫无交集。忍受着脏乱差,睡觉被吵醒,偶尔深夜,还会被“游戏学长”怒吼声吓醒。
一年的时间,我几乎要变成了“忍者神龟”。
看,这也是要“面子”的结的果。
再比方说,今天有个热门话题,张嘉佳跟“墨镜王”合拍了一部《摆渡人》,网上骂声一片。有名头的影评网站,也是清一色的差评。
可著名导演,怎么能“丢面儿”?
放以往,肯定又是一纸文书,判我等廉耻小民不懂艺术,但现在却是互联网的时代,著名导演自然也通过网络发声。
“我喜欢”!
说不上振聋发聩,却是“墨镜王”自觉太“丢面儿”。往常拍戏,他哪儿听得到什么好评差评,全是媒体一支笔写下来,所以好坏无所谓。
现在一片骂声,我以为会骂张嘉佳,谁知道“墨镜王”硬是要拉一波仇恨,跟观众们干上,讨回这个“面子”。
以前我们说,我们看过老王的电影,什么《重庆森林》,什么《旺角卡门》,什么《堕落天使》,混影评圈儿的,谁没夸过老王?仿佛只有看过了老王,才有欣赏水平,才有“面子”混圈子。
现在啊,老王的“面子”似乎不管用了,骂声一片。
所以说,“要面子”不一定是好事,但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要面子”,或者说提倡“不要脸”了。
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也不代表你能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提倡信仰自由,也不代表你不吃猪肉,我们就都不准吃猪肉。
不过有些时候,“要面子”和“不要脸”也要分两头说。
张三在公交车上摸了姑娘屁股,被人看见了说他“猥亵”,他却怪姑娘穿的太性感,这就是“不要脸”;张三远方的朋友来聚餐,吃了许多钱,张三也要把单买了,这就是“要面子”。
人都好“面子”,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面子”却有着不同含义。中国人多聪明,给你敬酒,请你吃饭都说“给面子”,用得多了,就跟“不要脸”混在了一起。
不过似乎有条明线,就是廉耻心。
司马相如在《喻巴蜀檄》里写“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说的就是“不要脸”。
所以说,“人至贱则无敌”千万不可取,“要面子”的人,自然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要脸”的人,你把白眼翻到世界第一,他也“无所畏惧”。
“不要脸”的人,万勿和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