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公布了2016年财报,其中一项数据引起了大众的关注:12月日均支付交易笔数超过6亿。有人说:之前马化腾出来为黄金钱包站台,最近理财通的广告频频在线下刷屏,代言人刘涛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屏幕上......如此巨大的支付数据,是否意味着腾讯向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方向开始崛起了?
对于这种说法,小i的观点是:腾讯在支付业务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30%以上的份额;但是,支付和金融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快速发展的支付业务和推动金融业务,完全是两码事。
在西方市场,支付公司是被列为信息服务公司的范畴,而非金融公司的行列。例如著名的支付巨头Visa,在美国的S&P十大行业分类中,被列入信息股而非金融股。因为支付服务的业务主要是资金的清算转移,本身并不会涉及到金融相关的运作,这两者是绝然不同的业务模式。打个比方,如果把金融业务比作快递公司,那么支付业务就是高速公路或者铁路,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能否从支付行业切入到金融业?这的确有可能。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余额宝的前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这种史诗般的案例屈指可数,复制难度极大。
支付,更多的是一个提供日常开支便利和安全的问题;而金融,则是牵涉到个人资产风险与收益的问题。即使是在余额宝大获成功的蚂蚁金服,其实当初在从支付宝切入余额宝业务时,在对投资者教育的问题上,也是面对着一个艰难而缓慢的推进过程。
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说到:“支付平台的商业化,我们只是将它看作是腾讯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服务,我们希望充分利用支付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交易提供便利。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在腾讯平台上从事更多的活动,公司大量合作伙伴也能收到用户的付款,最终也让平台从中受益……就目前而言,我们主要将支付平台看作是基础设施服务,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服务,这也将是腾讯继续坚持一段时间的战略。”
显然,金融业务的确不是核心,支付业务对于微信,更多的不是作为盈利项目,而是基础设施。支付具有基础设施联通用户和商家的价值,但是理财取向的金融显然并不具备。相对微信连接一切的大战略,金融业务更显得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