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

1.墨 痕

夏梓芯

老城区的拐角处有一家小小的书法学堂,黑漆的木门常年半掩着。从外头就望见里头悬着的几幅字。

沈老师是这里唯一的老师。他一看见我,就问:“是来学书法的吗来这里坐吧!”他看见我来了十分惊喜,便拿出在墙角已落灰的墨汁倒近了砚中。他教我写字,总讲究“永字入法”,枯瘦的手指在空中比划,仿佛能凭空捏住那看不见的笔杆。

“现在都用电脑了”他常对着空了大半的教室自言自语,“谁还愿意用毛笔写法啊?”砚中的墨汁渐渐干于涸,映出了他模糊而无奈的倒影。

偶尔有家长领着孩子来试课,孩子们盯着手机屏幕的时间比看字贴还长,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滑动,像是在触摸无形的键盘。沈老师直接将此人赶了出去,还直言语“我自己的学生再少,也不收你这种不尊重非遗文化的人!”就因为这样本就人少的班里又走了几个人,最后仅剩下三四个喜欢书法的了。

他最拿手的是“寿”字。每午年春节前,老街坊都来求。沈老师总要问清楚给谁祝寿,然后闭目片刻才提笔。给百岁老人写得浑厚如古松,给孩童写的则活泼似嫩竹。有一个卖茶的老板出高价请他在包装上提字。他却正直的说:“你的茶不纯,配不上我的墨。”

在我四年级左右,他在城里开了家书法班,但生意却愈发冷清。我去看他时,他正在临《兰亭序》,手腕悬空但笔尖却稳如敷石。阳光透过窗根.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那影子也在写字,只是比真人动作慢上半拍。

前几日下雨,梦见站在沈老师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写字。墨汁不断从笔尖涌出,却怎么也组不成一个完整的字。醒来发现,他送我的《千字文》被风吹得翻了面。笔尖的墨滴在纸上,成了一块墨痕。

2.故乡童年的那一阵香风

                                  丁俊熙

香囊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一件物品,我买了无数个香囊可怎么也回不到儿时的那阵清香。

清晨的初阳穿过层枝叠成的隙细映望在青草上。一大一小,一老一少正睡着腰在地上寻找些什么。"奶奶,我们搞这些花做些什么?""香囊呀,带上它,保你平平安安的。"奶奶用满含老茧干的手亲亲轻轻扶摸着我的脸。

清晨的香花是让忆中遗忘不了的味道。那味道是如此清香,用那花作的香囊也是如此的难忘。

用一块红布,包着满满当当晾干的鲜花,用一根细绳连接,系在我的腰上。奶如亲手系上的是那漂亮的蝴蝶结。

后来每逢春时,我便嚷嚷着让奶奶带我去山上,去那百花丛中取那几朵最鲜比做成香囊挂于腰间。

时间慢慢流逝,田间才大的小孩,也城市规则困禁起来。往日挂在腰间的看囊,早不知遗落在何处……

前不久的一次的一次非遗展览会上,我看见了无数精彩非遗,怕它们使人驻足观赏。一处天人问津的角落进入我的视线,我被好奇心引领着向前。

一只小小的香囊。我的思绪跟随它回起到了我的儿时。我想起了那一件小小的香骥,他不引人注目,他没有其它非遇那数头辉的过去,从古即今都是暗淡无光。

啊!神明神明告诉我,我将向去何从,香囊该何去何从?那香囊背后的人将何去何从?

3.醒狮

        刘佳艻

“逢过年,家家聚。

团团圆圆一家人。

鞭炮响,福字贴。

欢欢喜喜过大年。

逢过年,挂灯笼。

红红火火过新年。

醒狮出,跳木桩。

醒狮陪你把年闹。”

每逢过年之时,老家不远处的古玩小道上就会传来这首童谣。

那儿里可是非遗的圣地,“吞长剑”、“架大刀”、“牛拉车”、“簪花”......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只有新年才特有的“醒狮”了。

在上古传说中,醒狮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每当善良的人们许下愿望,他便会出现。而如今在过年时,表演者会带上一个红色而又喜庆的醒狮头套,活灵活现,吸引众多看客。

舞狮起于唐朝皇帝武则天在位,贞观之治时。初起是川剧、黄梅戏等戏剧中的一个道具,那时的舞狮一般一次需要两人,如:一个人用戏腔唱到“藩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另一人则大喊一声“杀”!

这些故事都是非遗传承醒狮的一个爷爷告诉我的,他现在也是舞狮者们的师傅。我曾看过他年轻时候的一段录像:

地上插着长短不一的十几根木桩,一个青年戴上了沉重的醒狮头套,却身手轻盈的落于了第一段木桩之上,又细又小的木桩使人看一眼就心惊肉跳,一转眼时间,醒狮又连上了好几个木桩,但每脚又精准的踩到了每一个木桩的正中心。

醒狮朝向了那个最高的木桩!将近三层的高度,使人们不得不高抬起头。

醒狮双脚发力,头套延伸的布料遮住了它微微弯曲的双腿。

没有任何的声音,醒狮就已来到了木桩的中央。众看客脸上都是满满的惊讶。醒狮也高抬起了头,没人知道它面具下的表情是什么,是劫后余生的喜悦?是成功登顶的自豪?还是,对所直视的天空的向往?

醒狮嘴巴张开,一声深沉而又宏伟嘹亮的巨吼,向无边的天空吼出。

这一声,让我想到了1949年10月1日亚洲突然苏醒的雄狮的那一声怒吼。

这一声吼也朝向空中,却围绕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4.非遗

                汪思涵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文明璀璨的星河之中,非物质遗产犹如明珠般璀璨夺目。

  在江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各种非遗争着抢着,吸引人们的注意。其中打铁花和徽式建筑着实引人。以炽热的火焰描述着夜空,以沉稳的木头构建艺术,共同诠释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夜幕低垂,高达1600度的铁水被匠人们奋力一击,瞬间化作十几米高的“铁花雨”降落下来,那一刻犹如白昼。金花四溅如同星辰坠落人间。金银的花朵与黑色夜空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项属于北宋的技艺,不仅考验匠人们的“眼力,手力以及判断能力”的精准配合,更蕴含着古人的哲学智慧。去年除夕江西婺女洲的打铁花在热搜榜上挂着,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这项独属于中国的“中国式浪漫”。

  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江西婺源一带的徽式建筑。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掠过马头墙的檐角,当暮色中的炊烟萦绕在天井四周,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正在无声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江西徽式建筑,这一融合了赣地本土智慧与徽州技艺的建筑形态,构成了中国乡土建筑谱系中别具韵味的一章。它既非纯粹的徽派建筑,也不是简单的江西民居,而是在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孕育出的文化“混血儿”,记录着明清以来江西与徽州两地的人口迁徙、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与正统徽派建筑相比,江西版本的马头墙线条更为柔和,封火墙的阶梯数往往减少,呈现出一种"简化版"的徽派风格 少了几分徽州的凌厉,多了几分赣地的朴拙。

 装饰艺术的细节差异更是两地文化性格的显微镜。正统徽派建筑的三雕以繁复精细著称,常常布满整面墙体,而江西徽式建筑的装饰则趋于简约,多集中在门楼、窗棂等视觉焦点部位。正映射了江西文化中庸务实的精神特质——追求美感但不耽于过度雕琢,崇尚技艺但不忘实用根本。  

 这些青瓦白墙的古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蕴含了可资借鉴的生态智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传播与变异,更是一部写在砖木上的文化交融史。每一处变异的细节都是江西匠人对徽派原型的解读与再创造,记录着两种地域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

  这两项非遗技术的相结合,令人眼花缭 惊叹不已。

  从打铁花的瞬间绚烂到徽式建筑的永恒持久,江西非遗呈现了中式美学的刚柔并进。

  “非遗”不应是“遗忘”而应是“遗传”。

5.《非遗》

                                          804班  俞陈薇

时间会带走许多东西,但留下来的更珍贵。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有一些已被时间冲刷掉,而那些文化就被遗留,人们也快渐渐地忘记,如七夕节。

在古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关于七夕节的传说:牛郎与织女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生活十分美满,牛郎放牛,织女织衣。不料牛会说话,告诉牛郎在树林里会有一个姑娘,别错过了这个机会。明早牛郎便去了,那个姑娘就是织女,他们一见钟情,走在了一起。但是后来,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命令下界抓回织女,王母娘娘追时心中一急,用金簪向银河一划,清浅的银河分为两界,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抵不过他们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在喜鹊桥相会,也就是每年的七月七日。因此,七夕节便是七月七日。

在每年的七夕节,人们都会由此想到牛郎织女,他们是在感叹他们的悲楚经历呢?还是在向往着那令人美好的爱情呢?都有吧。

七夕节是中国的一个非遗节日。每当抬头望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时,都会想起那悲惨的经历以及美好爱情。我也希望这些非遗节日能好好保留下去,并不再被人们遗忘。

若无别离,又怎有相聚?

                        6. 悠悠龙灯

                                                许诗婕 

在岁月长河的潺潺流淌中,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照亮了乡土的记忆,它就是板凳龙.

记得儿时,每至节庆,村里便像炸开锅般,筹备着板凳龙表演.这个消息一传开,老少男女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大人们忙碌地准备,精心挑选厚实又有花纹的红木,接着制造成一个个被村民视若珍宝的红凳子.

第一次邂逅板凳龙,是一个春节。当夜幕降临,喧嚣的人群村里的公园围得水泄不通.在一阵热烈的锣鼓声中,板凳龙登场了.那龙是由一条条红木凳连接而成的,却在舞者的手中活灵活现.每一条板凳上,都装饰着五彩斑斓的纸花, 烛光摇曳,宛如龙身上闪烁的鳞片.

舞动的板凳龙,如灵动的游龙,在村子里穿梭自如.龙龙头高昂,龙须飘动,龙身随着舞者的步代蛇蜒起伏,龙尾则轻盈地摆动,仿佛要划破夜空.舞者们默契配合,脚步灵活,手中的板凳忽高忽低,龙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向下,让人目不暇接。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孩子们兴奋地蹦跳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就连村中的土狗也直摇尾巴.那一刻,日时间仿佛疑固,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村庄小道上再也没有了板凳龙的身影,我问父亲他也只是叹了一口气,但那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仿佛还萦绕在耳畔。

板凳龙,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见证了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岁月,承载了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和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可如今,日时代变迁,这项技艺也正在被慢慢遗忘,曾经那闪烁的纸花上落了一层灰.....

舞动的板凳龙,镌刻在岁月里的烟火记忆。

7.泥泞中的仰望

程训奎


  自在泥泞中仰望星空顶那一刻起,我们便都是向死而生的炼金术师。

                                          ——题记

回溯古今,“雪域文化”便是藏族文化的代名词。

青藏高原的健儿,踩着脚下的黄土,放着牛羊,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心儿却向着天朝(那会便是大唐)

李二为“天可汗”,万国来朝,人心所向。吐蕃(西藏)便也获得了和亲的机会。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统治者为妻子修建小昭寺。

之后,万事万物翻天覆地,唯佛教流传,人们吃斋念佛,虽有所衰败,但布达拉宫却从古流传至今了。

唐太宗时期,便有玄奘西行求法,渐有了【大乘佛法】【小乘佛法】。还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如大小昭寺,布达拉宫。

此时,人们的信仰便具象化了,三步一叩首。“今世的善行,来求来世的福报,或者死后的灵魂去往极乐世界。”

绿芽败中求生,先不管行善是否出于利益,反正,人间在此刻生出了爱愿。

寄托在他们信仰的佛法之中的便是爱愿。哪怕身无分文,对他人也会心怀怜悯,这便够了啊!那么人间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极乐天堂吗,也许这便是佛法的真谛:爱愿充满人间。

人与人之间的心魂是分离的,但爱愿是精神的恒途。

爱,非居高的施舍,而是谦卑的仰望,互相依靠,向死而生,心魂便敞开了。

至此,天堂就在......

8.清明

                    祝颢轩

清明的雨,像情一样缠缠绵绵,清明的风,似爱一般温文尔雅

清明节,是中华的一项传统节日,它对世世代代的人来说的重要性绝对是属一属二,好比树离不开水,孩子离不开父母,世间万物离不开氧气。软糯香甜的青团夹杂着艾叶清幽宁静的气味儿。颇有一翻独特的风韵。

而扫墓则是这节日的节骨眼儿所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一辈的人都说,这天晚上切不可出门玩耍,会有鬼上身的。

从古至今,留下的鬼魂便数不胜数

它们是屈原为国献身,忧国忧民的无奈;它们是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而死的傲骨与尊严;又或是红军抗战过程中,壮烈牺性的英勇;还是蒋介石没有统治中国的不甘;更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对家中老小,妻儿子女的依恋...,

他们有好有坏,有伟大的,也有普通的,他们古老的身躯在历史长河中被抹去,但还似乎有所保留

死亡并不是终点,他们的爱国,孝顺,野心,伟大甚至平凡,都被保留在清明节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扫墓,是对已故之人的尊重,看着山顶上一座座小石碑,并不心生恐惧,更多的则是同情与共鸣,不由想起自家故人,意难平……

每个人生来就是有价值的,没有人会被遗弃。死后亦是如此,他们就像是儿孙们的守护神,尽自己所能去爱护,关心他们,关注这个自己也曾存在过的家。我想,这就是清明的意义所在。

人们通过清明搭起桥梁,迎接他们,如同牛毛般落下,

可是现在的人又说,我们惧怕的每一个鬼,皆是别人日思夜想,求之不得的亲人呐!

愿每一颗漂泊的心,每一个游荡的灵魂,找到最终的归属,找到心心念念的人,找到那份沉封已久的亲情……

                    9.探寻中国非遗

                                              ——打铁花     

                                                    冀慧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咚咚,咚咚……”一阵激昂的锣鼓声响起,只见天空中闪烁着点点星光,

宛如流星划过天际,这边是非遗——打铁花。

    在我的记忆里,打铁花就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

在儿时,在老家的村子旁总是在夏夜表演打铁花。我很害怕,但看到那空中

如流星般的火花闪烁出来,胆子不禁地大了起来渐渐朝前走去,想看得更加清晰一些。

匠人们的协作,一团团铁水被奋力抛向高空中,瞬间绽放如同那不朽的花朵,绚

丽而短暂。那一瞬间时间好像被按暂停键,所有人都被这奇迹般的景象给吸引住了。

渐渐长大后,也去那片故土去接触了这项能,打铁花的准备工作十分繁琐,首先

搭建一个大棚,棚顶上铺满新鲜的柳枝。我也曾体会了打铁花的制作过程,从选铁,熔炼,到调温,打磨,每一步都要精准把控。稍有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我也尝试将铁棒击打到空中,但发现,我根本举不起来更别说打了。我一脸惊愕得看着专业的师傅,却没想到他一脸笑意得看着我,我才知道打铁花并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在打铁花之前需要锻炼手臂的力量,需要重复上百次甚至上千万次打铁花的动作。

岁月流转,我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村口依然有打铁花,但打铁花的表演已不在是偶然的惊喜而是精心安排的非遗展示。每一次铁花的绽放都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探寻中国非遗,体会人之常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5,226评论 6 52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6,509评论 3 40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2,523评论 0 37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1,181评论 1 3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0,189评论 6 40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42评论 1 3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1,993评论 3 43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977评论 0 28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7,527评论 1 32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9,547评论 3 3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1,661评论 1 3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7,250评论 5 3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2,991评论 3 34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422评论 0 25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571评论 1 27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0,241评论 3 38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6,737评论 2 3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国瑰宝 804:潘语馨 中国的瑰宝----圆明园。它的创建汇集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园中瑰宝无一不印证了中国丰厚...
    梅家班阅读 201评论 0 4
  • 9、 当初,王浚任命邵续为乐陵太守,屯驻在厌次。王浚败亡之后,邵续归附石勒,石勒任命邵续的儿子邵乂(yi)为督护。...
    华杉2009阅读 1,002评论 0 14
  • 1桂香索绕心间 ...
    梅家班阅读 225评论 0 1
  • 五柳先生传 程训奎 现在我才明白,所谓的桃花源,只存在于一个地方-每个人的心中 ...
    梅家班阅读 136评论 0 1
  • 接受过关于慈悲的洗礼,小安已经具备了进入祝福之树所在地——圣殿的资格。 圣殿其实就是建筑在祝福之树上的一栋圆形建筑...
    真实命题阅读 205评论 0 1